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5-31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5-2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5-19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9-2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一) 经济学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二) 法学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26-2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一) 价值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二) 比较分析方法 | 第28页 |
(三) 历史分析方法 | 第28页 |
(四) 经济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五) 社会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一章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机理 | 第31-57页 |
一、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36页 |
(一) 铁路行业的概念界定 | 第31-32页 |
(二) 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 | 第32-33页 |
(三) 准入的概念界定 | 第33-35页 |
(四)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概念界定 | 第35-36页 |
二、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必要性 | 第36-41页 |
(一) 技术经济特征要求设置准入制度 | 第37-38页 |
(二) 公益性特征要求设置准入制度 | 第38-39页 |
(三) 安全性因素要求设置准入制度 | 第39-40页 |
(四) 合理竞争秩序建构要求设置准入制度 | 第40-41页 |
三、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可行性 | 第41-46页 |
(一) 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二) 技术上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三) 政策上的可行性 | 第44-45页 |
(四) 体制上的可行性 | 第45-46页 |
四、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价值 | 第46-51页 |
(一) 效率价值 | 第47-48页 |
(二) 公平价值 | 第48-49页 |
(三) 自由价值 | 第49-50页 |
(四) 秩序价值 | 第50-51页 |
五、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原则 | 第51-57页 |
(一) 公开原则 | 第51-52页 |
(二) 自愿原则 | 第52-53页 |
(三) 平等原则 | 第53-54页 |
(四) 适度原则 | 第54-55页 |
(五) 高效原则 | 第55-57页 |
第二章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领域 | 第57-75页 |
一、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领域的宗旨 | 第57-59页 |
(一) 阐明铁路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态度 | 第57页 |
(二) 确立铁路行业向社会资本开放的界限 | 第57-58页 |
(三) 厘清铁路行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58页 |
(四) 满足投资主体的信息需求 | 第58-59页 |
二、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领域设计的模式选择 | 第59-61页 |
(一) 准入领域与准入方式相结合的模式 | 第59-60页 |
(二) 负面清单模式 | 第60-61页 |
三、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禁入的判断标准 | 第61-68页 |
(一) 安全性标准 | 第62-67页 |
(二) 公益性标准 | 第67-68页 |
四、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禁入领域的判断 | 第68-75页 |
(一) 基础设施运营领域的判断 | 第69-71页 |
(二) 旅客运输领域的判断 | 第71-73页 |
(三) 货物运输领域的判断 | 第73-75页 |
第三章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条件 | 第75-93页 |
一、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条件的宗旨 | 第75-78页 |
(一) 确保铁路市场的主体质量 | 第75-76页 |
(二) 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 第76页 |
(三) 确保投资者的平等准入机会 | 第76-77页 |
(四) 确保铁路行业的合理竞争秩序 | 第77-78页 |
二、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条件的指标体系 | 第78-84页 |
(一) 身份准入条件 | 第78-79页 |
(二) 资本准入条件 | 第79-81页 |
(三) 技术准入条件 | 第81-82页 |
(四) 商业信誉准入条件 | 第82-83页 |
(五) 治理水平准入条件 | 第83-84页 |
三、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条件设置的模式选择 | 第84-87页 |
(一)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条件设置的业务环节 | 第85页 |
(二) 铁路企业设立条件和业务经营资格许可条件分置 | 第85-87页 |
四、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条件建构 | 第87-93页 |
(一) 铁路企业设立准入条件建构 | 第87-89页 |
(二) 铁路业务经营资格许可准入条件建构 | 第89-93页 |
第四章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程序 | 第93-109页 |
一、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程序的宗旨 | 第93-96页 |
(一) 保障投资主体的权利 | 第93-94页 |
(二) 提高社会资本的准入效率 | 第94-95页 |
(三) 促进铁路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 第95-96页 |
二、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程序内容的界定 | 第96-100页 |
(一) 准入机关的确定及其职权配置 | 第96-97页 |
(二) 准入具体程序的建立 | 第97-100页 |
三、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程序设计的模式选择 | 第100-105页 |
(一) 准入程序的行政管控手段选择 | 第100-104页 |
(二) 铁路企业设立登记程序与业务经营资格许可程序分置 | 第104-105页 |
四、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程序建构 | 第105-109页 |
(一) 铁路企业设立准入程序建构 | 第106-107页 |
(二) 铁路业务经营资格许可准入程序建构 | 第107-109页 |
第五章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法律责任 | 第109-121页 |
一、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法律责任的宗旨 | 第109-112页 |
(一) 惩罚违反准入规则的违法行为 | 第109-110页 |
(二) 救济遭受侵害的准入权利 | 第110-111页 |
(三) 阻却可能发生的违反准入规则行为 | 第111页 |
(四) 保证准入规则的顺利实施 | 第111-112页 |
二、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法律责任的考量因素 | 第112-115页 |
(一) 责任主体 | 第112页 |
(二) 违法行为 | 第112-113页 |
(三) 损害结果 | 第113-114页 |
(四) 因果关系 | 第114页 |
(五) 主观过错 | 第114-115页 |
三、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法律责任设计的模式选择 | 第115-117页 |
(一) 按不同责任主体设置准入法律责任 | 第115-116页 |
(二) 按不同违法行为设置准入法律责任 | 第116-117页 |
四、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法律责任建构 | 第117-121页 |
(一) 投资主体的法律责任建构 | 第117-119页 |
(二) 准入机关的法律责任制度建构 | 第119-121页 |
第六章 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制度支撑 | 第121-137页 |
一、 主体制度: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基础 | 第121-127页 |
(一) 制约社会资本准入的主体因素 | 第121-122页 |
(二) 保障社会资本准入的主体制度探索 | 第122-127页 |
二、 定价制度: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核心 | 第127-132页 |
(一) 阻碍社会资本准入的价格因素 | 第127-129页 |
(二) 保障社会资本准入的定价制度探索 | 第129-132页 |
三、 公益性补贴制度:铁路行业社会资本准入的保障 | 第132-137页 |
(一) 阻碍社会资本准入的公益性因素 | 第132-134页 |
(二) 保障社会资本准入的公益性补贴制度探索 | 第134-137页 |
结论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5-157页 |
后记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