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研究--基于网贷平台的角度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P2P网络借贷融资效率综述 | 第12-14页 |
1.2.2 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综述 | 第14-15页 |
1.2.3 P2P网络借贷监管体制综述 | 第15-17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8-19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2 P2P网络借贷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P2P网络借贷的内涵和特征 | 第20-21页 |
2.2 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4页 |
2.2.2 信贷风险理论 | 第24-25页 |
2.2.3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5-27页 |
2.2.4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7-30页 |
3 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主要运营模式 | 第30-41页 |
3.1 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 | 第30-36页 |
3.1.1 运营规模 | 第30-32页 |
3.1.2 地域特征 | 第32-33页 |
3.1.3 借贷利率及期限 | 第33-35页 |
3.1.4 平台问题 | 第35-36页 |
3.2 我国P2P网络借贷主要运营模式 | 第36-38页 |
3.3 国外P2P网络借贷主要运营模式 | 第38-41页 |
4 P2P网络借贷风险及其控制方式 | 第41-52页 |
4.1 P2P网络借贷风险类型 | 第41-44页 |
4.2 国内外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方式 | 第44-50页 |
4.2.1 借款人信用评估及风险防范 | 第44-48页 |
4.2.2 借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 | 第48-50页 |
4.3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 第50-52页 |
5 对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控制方式的改进 | 第52-77页 |
5.1 借款人信用评估方法的优化 | 第52-67页 |
5.1.1 优化思路 | 第52-57页 |
5.1.2 AHP层次分析法 | 第57-59页 |
5.1.3 模型构造 | 第59-65页 |
5.1.4 数据描述 | 第65-66页 |
5.1.5 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5.2 借贷平台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 第67-77页 |
5.2.1 优化思路 | 第67-69页 |
5.2.2 模型构造 | 第69-73页 |
5.2.3 数据描述 | 第73-74页 |
5.2.4 结果分析 | 第74-77页 |
6 总结与建议 | 第77-81页 |
6.1 总结 | 第77页 |
6.2 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的建议 | 第77-79页 |
6.3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