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局部特征压缩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2-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图像压缩技术的综述 | 第16-38页 |
2.1 图像压缩编码 | 第16-21页 |
2.1.1 编码的基本模型 | 第16-17页 |
2.1.2 熵编码 | 第17-21页 |
2.2 JPEG压缩编码标准 | 第21-25页 |
2.2.1 JPEG的基本系统 | 第22-23页 |
2.2.2 源图像的预处理 | 第23-24页 |
2.2.3 DCT变换 | 第24-25页 |
2.2.4 量化和熵编码 | 第25页 |
2.3 JPEG2000压缩编码标准 | 第25-31页 |
2.3.1 JPEG2000的基本系统框图 | 第26-27页 |
2.3.2 源图像的预处理 | 第27-28页 |
2.3.3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8-29页 |
2.3.4 量化和熵编码 | 第29-31页 |
2.4 HEVC编码标准 | 第31-38页 |
2.4.1 编码结构 | 第31-32页 |
2.4.2 图像分块 | 第32-35页 |
2.4.3 帧内预测 | 第35-36页 |
2.4.4 变换和量化 | 第36页 |
2.4.5 熵编码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图像局部特征的压缩算法 | 第38-49页 |
3.1 SIFT特征的提取 | 第38-41页 |
3.1.1 尺度空间极值检测 | 第39页 |
3.1.2 精确定位特征点的位置 | 第39-40页 |
3.1.3 确定特征点的主方向 | 第40-41页 |
3.1.4 生成特征向量 | 第41页 |
3.2 特征点的筛选 | 第41-45页 |
3.2.1 待编码特征点的筛选 | 第42-43页 |
3.2.2 待编码残差特征向量的筛选 | 第43-45页 |
3.3 特征值和残差特征向量的压缩算法 | 第45-49页 |
3.3.1 特征位置信息的压缩 | 第45-47页 |
3.3.2 特征尺度和方向信息的压缩 | 第47页 |
3.3.3 残差特征向量的编码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基于特征的图像压缩编码性能分析 | 第49-58页 |
4.1 算法框架 | 第49-52页 |
4.1.1 编码框架 | 第50-51页 |
4.1.2 解码框架 | 第51-52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2-58页 |
4.2.1 匹配度比较 | 第53-54页 |
4.2.2 压缩率比较 | 第54-55页 |
4.2.3 图像视觉效果比较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5.1.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58-59页 |
5.1.2 论文成果 | 第59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