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华蓥市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第16-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2.1.1 资源枯竭型城市 | 第16-17页 |
2.1.2 城市经济转型 | 第17-19页 |
2.2 相关理论借鉴 | 第19-23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页 |
2.2.2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20页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21页 |
2.2.4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 第21-23页 |
3.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分析 | 第23-30页 |
3.1 城市资源集聚—枯竭的演化特征 | 第23-24页 |
3.1.1 城市形成的突发性与不稳定性 | 第23页 |
3.1.2 城市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和依附性 | 第23-24页 |
3.1.3 城市发展动力的单一性和低效性 | 第24页 |
3.2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 第24-26页 |
3.2.1 区位优势弱化 | 第24-25页 |
3.2.2 城市资源衰竭 | 第25页 |
3.2.3 城市竞争力衰减 | 第25-26页 |
3.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瓶颈 | 第26-28页 |
3.3.1 经济增长潜力受限 | 第27页 |
3.3.2 产业结构陈旧失调 | 第27页 |
3.3.3 环境资源承载力低 | 第27页 |
3.3.4 社会问题日渐突出 | 第27-28页 |
3.4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3.4.1 城市区位因素 | 第28页 |
3.4.2 资源禀赋因素 | 第28页 |
3.4.3 经济规模因素 | 第28-29页 |
3.4.4 发展战略因素 | 第29-30页 |
4. 华蓥市经济发展与转型的现状与效果评价 | 第30-41页 |
4.1 华蓥市经济发展现状 | 第30-32页 |
4.1.1 华蓥市经济发展水平 | 第30页 |
4.1.2 华蓥市经济转型条件 | 第30-32页 |
4.2 华蓥市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2.1 城市资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 | 第32-33页 |
4.2.2 华蓥市经济转型存诸多障碍 | 第33-34页 |
4.3 华蓥市经济转型发展效果分析 | 第34-41页 |
4.3.1 华蓥市经济转型评价体系 | 第34-38页 |
4.3.2 华蓥市经济转型评价结果 | 第38-41页 |
5. 华蓥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41-51页 |
5.1 华蓥市经济转型目标原则 | 第41-43页 |
5.1.1 华蓥市经济转型的目标 | 第41-42页 |
5.1.2 华蓥市经济转型的基本原则 | 第42-43页 |
5.2 华蓥市经济转型的思路 | 第43-45页 |
5.2.1 基础产业建设与产业链条延伸 | 第43-44页 |
5.2.2 跨区域合作共进,形成发展联动机制 | 第44页 |
5.2.3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特色综合经济体 | 第44页 |
5.2.4 完善保障支撑,注重制度建设 | 第44-45页 |
5.3 具体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5.3.1 支持现代工业发展 | 第45-46页 |
5.3.2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 第46页 |
5.3.3 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 第46-47页 |
5.3.4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48页 |
5.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 第48页 |
5.3.6 协调推进社会民生事业 | 第48-49页 |
5.3.7 落实相关扶持政策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