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液压作动器往复密封机理分析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2-23页 |
1.3.1 课题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航空液压作动器密封特点 | 第25-37页 |
2.1 航空液压作动器密封环境 | 第25-26页 |
2.2 密封材料特点 | 第26-28页 |
2.2.1 橡胶的本构模型 | 第26-27页 |
2.2.2 橡胶的玻璃化 | 第27-28页 |
2.2.3 常用密封材料 | 第28页 |
2.3 密封基本机理 | 第28-31页 |
2.3.1 静密封基本机理 | 第28-29页 |
2.3.2 动密封基本机理 | 第29-31页 |
2.4 密封表面磨损失效理论 | 第31-34页 |
2.4.1 密封与作动杆接触模型 | 第31-32页 |
2.4.2 密封的磨损机理 | 第32-34页 |
2.5 密封材料疲劳失效理论 | 第34-36页 |
2.5.1 基于S-N曲线橡胶疲劳理论 | 第34-35页 |
2.5.2 基于断裂力学橡胶疲劳理论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O形密封的有限元分析 | 第37-51页 |
3.1 有限元分析 | 第37-39页 |
3.1.1 有限单元法与ANSYS软件 | 第37页 |
3.1.2 ANSYS建模过程 | 第37-39页 |
3.2 不同压缩率对密封性能影响 | 第39-43页 |
3.2.1 不同压缩率预压缩接触压力 | 第39-40页 |
3.2.2 不同压缩率接触压力 | 第40-41页 |
3.2.3 不同压缩率内部应力 | 第41-42页 |
3.2.4 综合分析 | 第42-43页 |
3.3 不同运动方向密封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3.3.1 不同运动方向接触压力 | 第43-44页 |
3.3.2 不同运动方向内部应力 | 第44页 |
3.4 不同拉伸率对密封性能影响 | 第44-48页 |
3.4.1 三维模型建模 | 第45-46页 |
3.4.2 不同拉伸率接触压力 | 第46-47页 |
3.4.3 不同拉伸率内部应力 | 第47页 |
3.4.4 综合分析 | 第47-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4章 VL密封结构特点及性能分析 | 第51-59页 |
4.1 VL密封建模 | 第51-52页 |
4.1.1 VL密封有限元模型 | 第51-52页 |
4.1.2 基本假设 | 第52页 |
4.2 VL密封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4.2.1 VL密封流体压力建立过程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4.2.2 压力对VL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4.2.3 不同作动速度下的VL密封性能分析 | 第55页 |
4.3 与O形密封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4.4 与斯特封密封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多物理场对VL密封性能影响研究 | 第59-79页 |
5.1 混合润滑理论 | 第59-60页 |
5.2 VL密封建模 | 第60-72页 |
5.2.1 宏观接触模型 | 第60-61页 |
5.2.2 油膜模型 | 第61-68页 |
5.2.3 微观接触模型 | 第68-69页 |
5.2.4 变形模型 | 第69-70页 |
5.2.5 热传递模型 | 第70-71页 |
5.2.6 多场耦合模型 | 第71页 |
5.2.7 仿真参数 | 第71-72页 |
5.3 压力对作动器密封性能影响 | 第72-76页 |
5.4 温度对作动器密封性能影响 | 第76-77页 |
5.5 作动速度对作动器密封性能影响 | 第77-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80页 |
6.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
一、作者简介 | 第85页 |
二. 科研成果 | 第85页 |
三. 科研项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