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工程论文

生物成因黄铁矾合成的影响机制及其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9-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第一章 黄铁矾的生物合成及其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中的作用(代文献综述)第18-38页
    摘要第18-19页
    1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第19-24页
        1.1 生理学特征第19页
        1.2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亚铁和硫的机理第19-22页
            1.2.1 A.ferrooxidans菌氧化Fe~(2+)的机理第19-21页
            1.2.2 A.ferrooxidans菌氧化硫的机理第21-22页
        1.3 A.ferrooxidans菌在环境工程上的应用第22-24页
            1.3.1 A.ferrooxidans菌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第22页
            1.3.2 A.ferrooxidans菌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第22页
            1.3.3 A.ferrooxidans菌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第22-23页
            1.3.4 A.ferrooxidans菌在脱硫方面的应用第23-24页
    2 黄铁矾第24-27页
        2.1 黄铁矾的组成与结构第24页
        2.2 黄铁矾的生物合成与化学合成第24-25页
        2.3 黄铁矾在环境工程上的应用第25-27页
            2.3.1 黄铁矾在冶金工业除铁方面的应用第25-26页
            2.3.2 黄铁矾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及重(类)金属去除方面的作用第26-27页
            2.3.3 黄铁矾在颜料方面的应用第27页
    3 酸性矿山废水第27-34页
        3.1 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机制第28-29页
        3.2 酸性矿山废水的特征与危害第29-31页
        3.3 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方法第31-34页
            3.3.1 源头控制第31-32页
            3.3.2 末端治理第32-34页
    4 本文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4-38页
        4.1 研究目的第34-35页
        4.2 主要研究内容第35页
        4.3 技术路线第35-38页
第二章 A.ferrooxidans菌液类型和接种量对Fe~(2+)氧化及Fe~(3+)水解形成黄铁矾的影响第38-50页
    摘要第38-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1.1 A.ferrooxidans常用菌液与浓缩菌液的制备第39页
        1.2 A.ferrooxidans菌液类型和接种量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39-40页
        1.3 测定方法与仪器第40-41页
    2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2.1 A.ferrooxidans常用菌液与浓缩菌液的Fe~(2+)氧化能力比较第41-42页
        2.2 接种量对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42-45页
        2.3 沉淀物的鉴定与分析第45-48页
            2.3.1 XRD和化学元素分析第45-47页
            2.3.2 SEM分析第47-48页
    3 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pH、温度对A.ferrooxidans菌氧化Fe~(2+)及促进Fe~(3+)水解形成黄铁矾的影响第50-60页
    摘要第50-5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1.1 A.ferrooxidans浓缩菌液第51页
        1.2 生物成因黄铁矾形成的影响因素第51-52页
            1.2.1 溶液起始pH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51-52页
            1.2.2 温度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52页
            1.2.3 分析测试方法第5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2.1 溶液pH和温度对Fe~(2+)氧化的影响第52-54页
        2.2 溶液pH和温度对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54-56页
        2.3 溶液pH和温度对矿物颜色的影响第56-59页
    3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硅藻土、石英砂、黄铁矾以及K~+促进Fe3+水解形成黄铁矾沉淀的研究第60-84页
    摘要第60-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2页
        1.1 晶种材料第61页
        1.2 外源晶种硅藻土和石英砂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61页
        1.3 K~+和内源晶种黄铁矾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61-62页
        1.4 测定方法与仪器第6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2-82页
        2.1 硅藻土和石英砂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62-67页
            2.1.1 硅藻土和石英砂对Fe~(2+)氧化的影响第62-63页
            2.1.2 硅藻土和石英砂对体系pH的影响第63-64页
            2.1.3 硅藻土和石英砂对TFe沉淀率的影响第64-67页
        2.2 K~+和内源晶种黄铁矾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67-82页
            2.2.1 内源晶种黄铁矾对Fe~(2+)氧化及Fe~(3+)水解成矿的影响第67-72页
            2.2.2 黄铁矾晶种添加量对新生成黄铁矾化学成分的影响第72-76页
            2.2.3 心和黄铁矾晶种联合促进Fe~(3+)水解成矿第76-79页
            2.2.4 K~+与晶种刺激联合促进Fe~(3+)水解成矿的作用机制及其指导意义第79-82页
    3 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联合促进可溶性Fe高效沉淀第84-94页
    摘要第84-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5-87页
        1.1 供试材料与设备第85页
        1.2 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联合促进可溶性Fe高效沉淀第85-86页
            1.2.1 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同时进行(连续通电)第85-86页
            1.2.2 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分开进行(间歇通电)第86页
            1.2.3 间歇通电-石英砂、黄铁矾联合促进可溶性Fe高效沉淀第86页
        1.3. 测定方法与仪器第86-8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7-92页
        2.1 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同时进行促进可溶性Fe高效沉淀第87-88页
        2.2 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分开进行促进可溶性Fe高效沉淀第88-90页
        2.3 添加晶种对电解还原-A.ferrooxidans菌氧化分开进行促进可溶性Fe高效沉淀的影响第90-92页
    3 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负载有A.ferrooxidans菌的黄铁矾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中的作用研究第94-104页
    摘要第94-9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5-96页
        1.1 微生物与接种物第95页
        1.2 A.ferrooxidans菌的固定第95-96页
        1.3 生物黄铁矾氧化Fe~(2+)第96页
        1.4 A.ferrooxidans常用菌液氧化Fe~(2+)第96页
        1.5 分析测试方法第96页
    2 结果与讨论第96-102页
        2.1 生物黄铁矾接种量对溶液pH的影响第96-97页
        2.2 生物黄铁矾对Fe~(2+)的氧化作用第97-98页
        2.3 生物黄铁矾上固定的活A.ferrooxidans菌的数量第98-100页
        2.4 SEM分析第100-101页
        2.5 生物黄铁矾对Fe~(3+)的水解促进作用第101-102页
    3 小结第102-104页
第七章 强化微生物氧化-中和法在酸性矿山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第104-120页
    摘要第104-10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5-108页
        1.1 模拟AMD第105页
        1.2 微生物及其固定第105页
        1.3 填充床生物反应器第105-107页
        1.4 中和反应第107-108页
        1.5 分析方法第108页
    2 结果与讨论第108-119页
        2.1 生物火山石对Fe~(2+)的氧化作用第108-110页
        2.2 生物陶粒对Fe~(2+)的氧化作用第110-111页
        2.3 生物活性炭对Fe~(2+)的氧化作用第111-113页
        2.4 不同填充柱中Fe~(2+)氧化速度的变化第113-115页
        2.5 Fe~(2+)氧化对于后续中和处理的影响第115-119页
            2.5.1 Fe~(2+)氧化对石灰(CaO)中和法除Fe的影响第115-116页
            2.5.2 Fe~(2+)氧化对石灰石(CaCO_3)中和法除Fe的影响第116-117页
            2.5.3 强化微生物氧化-中和法的优势分析第117-119页
    3 小结第119-120页
全文结论第120-122页
论文创新点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发表论文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茄科作物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
下一篇:台风对褐飞虱迁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