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1 研究视角 | 第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 研究创新 | 第17-19页 |
2 相关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39页 |
2.1 无水港基础理论概念 | 第19-30页 |
2.1.1 内陆无水港定义和研究展开 | 第19-23页 |
2.1.2 内陆无水港的不同分类及其相应功能和作用 | 第23-24页 |
2.1.3 内陆无水港与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 | 第24-26页 |
2.1.4 各国内陆无水港的发展情况 | 第26-30页 |
2.2 设施选址研究 | 第30-39页 |
2.2.1 设施选址方法 | 第30-33页 |
2.2.2 内陆无水港的选址特性 | 第33-34页 |
2.2.3 无水港选址方法 | 第34-39页 |
3 蒙古国概况 | 第39-59页 |
3.1 经济总体情况 | 第39-45页 |
3.1.1 进出口贸易 | 第40-45页 |
3.2 物流总体情况 | 第45-47页 |
3.3 跨国出海大通道选择 | 第47-53页 |
3.3.1 选择天津港作为蒙古建设无水港的母港 | 第48-49页 |
3.3.2 蒙古国出海通道选择 | 第49-51页 |
3.3.3 蒙古国内交通建设 | 第51-53页 |
3.4 选取适合在蒙古建立内陆无水港的候选城市 | 第53-59页 |
3.4.1 扎门乌德中蒙边界口岸(Zamyn-Uud) | 第54-55页 |
3.4.2 阿勒坦布拉格俄蒙边界口岸(Altanbulag) | 第55-56页 |
3.4.3 乌兰巴托(Ulaanbaatar) | 第56-57页 |
3.4.4 塞音山达(Sainshand) | 第57页 |
3.4.5 乔巴山(Choybalsan) | 第57-59页 |
4 模型建立和实证分析 | 第59-87页 |
4.1 无水港的必要性分析 | 第59-61页 |
4.2 无水港选址决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61-74页 |
4.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61-62页 |
4.2.2 层次分析法分析 | 第62-64页 |
4.2.3 调查问卷设计 | 第64-66页 |
4.2.4 数据分析和计算 | 第66-74页 |
4.3 Logit模型建立 | 第74-75页 |
4.4 模型的假设与变量的选择 | 第75-77页 |
4.4.1 模型的假设 | 第75-76页 |
4.4.2 变量的选择 | 第76-77页 |
4.5 实证分析 | 第77-83页 |
4.6 研究结果 | 第83-84页 |
4.7 政策建议 | 第84-8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1 | 第95-99页 |
附录2 | 第99-101页 |
附录3 中文问卷 | 第101-109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校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