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一、司法公信力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一) 司法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 公信力的概念 | 第15页 |
2. 司法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二) 司法公信力的特征 | 第16-17页 |
1. 主体的交互性 | 第16-17页 |
2. 合法性 | 第17页 |
3. 制度性 | 第17页 |
(三) 司法公信力的构成 | 第17-22页 |
1. 司法权威 | 第18页 |
2. 司法公正 | 第18-19页 |
3. 司法独立 | 第19-22页 |
二、司法公信力的评价标准及作用分析 | 第22-28页 |
(一) 司法公信力评价的标准 | 第22-25页 |
1. 司法公正是质的评价标准 | 第22-23页 |
2. 司法满意度是量的评价标准 | 第23-25页 |
(二) 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作用 | 第25-28页 |
1. 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 第25页 |
2. 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加强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25页 |
3. 提高司法权威,节约司法运行成本 | 第25-26页 |
4. 深化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培养法律信仰 | 第26-28页 |
三、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8-34页 |
(一) 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 | 第28-30页 |
1. 涉诉信访案件不断 | 第28-29页 |
2. 裁判执行率不高,执行难现象依然严重 | 第29-30页 |
3. 社会公众对司法系统运行现状的认可度不高 | 第30页 |
4. 不良媒体对司法独立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0页 |
(二) 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1. 司法监督不力 | 第30-31页 |
2. 司法体制不健全 | 第31-32页 |
3. 法官素质良莠不齐 | 第32页 |
4. 法治文化的缺失 | 第32-33页 |
5.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 第33-34页 |
四、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 | 第34-42页 |
(一) 完善司法监督制度 | 第34-35页 |
1. 完善司法监督 | 第34页 |
2. 加强对舆论媒体的监督管理 | 第34-35页 |
(二) 健全司法体制 | 第35-36页 |
1. 完善立法 | 第35页 |
2. 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 | 第35-36页 |
(三) 完善法官制度,切实提高法官素质 | 第36-37页 |
(四) 建设法治文化 | 第37-40页 |
1. 培育司法人员的司法为民理念 | 第37-38页 |
2. 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 | 第38-40页 |
(五) 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社会保障 | 第40-42页 |
1. 加强司法宣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第40页 |
2. 完善执行制度,提高案件的执行率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