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和电磁法在识别煤田陷落柱中的解释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9页 |
1.2 陷落柱探测的发展现状 | 第9-14页 |
1.2.1 对陷落柱的认识 | 第9-10页 |
1.2.2 陷落柱的探测方法 | 第10-12页 |
1.2.3 煤田陷落柱三维地震勘探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4 煤田陷落柱电磁法勘探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22页 |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5-17页 |
2.1.1 地层 | 第15-17页 |
2.1.2 煤层 | 第17页 |
2.1.3 构造 | 第17页 |
2.2 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条件 | 第17-20页 |
2.2.1 地震地质条件 | 第17-19页 |
2.2.2 地电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2.3 研究区资料采集参数 | 第20-22页 |
第3章 正演模型的建立与计算分析 | 第22-38页 |
3.1 二维地震正演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22-29页 |
3.1.1 二维地震正演模拟方法 | 第22-23页 |
3.1.2 正演模型的计算及分析 | 第23-29页 |
3.2 瞬变电磁法正演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29-37页 |
3.2.1 瞬变电磁响应的数值解法 | 第29-31页 |
3.2.2 陷落柱一维数值模拟 | 第31-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实际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方法 | 第38-54页 |
4.1 三维地震探测资料的处理 | 第38-39页 |
4.2 三维地震探测资料的解释方法 | 第39-43页 |
4.2.1 探测成果的解释流程 | 第39-40页 |
4.2.2 探测成果解释的属性技术 | 第40-43页 |
4.3 瞬变电磁法探测资料的常规反演 | 第43-47页 |
4.3.1 资料的常规处理 | 第43-44页 |
4.3.2 基于烟圈理论一维反演 | 第44-47页 |
4.4 瞬变电磁法的拟地震成像技术 | 第47-54页 |
4.4.1 拟地震成像的基本原理 | 第47-51页 |
4.4.2 拟地震成像的实现过程 | 第51-53页 |
4.4.3 拟地震成像的处理流程 | 第53-54页 |
第5章 陷落柱探测成果解释 | 第54-84页 |
5.1 陷落柱地震探测成果解释 | 第54-69页 |
5.1.1 陷落柱断陷点解释 | 第54-60页 |
5.1.2 陷落柱平面解释 | 第60-62页 |
5.1.3 陷落柱属性解释 | 第62-69页 |
5.2 陷落柱电磁法探测成果解释 | 第69-78页 |
5.2.1 常规成果解释 | 第69-74页 |
5.2.2 拟地震成像成果解释 | 第74-78页 |
5.3 陷落柱探测成果综合解释 | 第78-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与问题 | 第84-86页 |
6.1 结论 | 第84-85页 |
6.2 存在问题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