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老挝帕奔金矿床成矿模式与原生晕找矿模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5页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1 技术路线第11-12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1.4 研究区概况第12-13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13-15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18页
    2.1 区域地层第16页
        2.1.1 上古生界第16页
        2.1.2 中生界第16页
        2.1.3 新生界第16页
    2.2 区域构造第16-17页
    2.3 区域岩浆岩第17-18页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第18-25页
    3.1 矿区地层第18页
    3.2 矿区构造第18-19页
    3.3 矿区岩浆岩第19-20页
    3.4 围岩蚀变第20页
    3.5 矿体矿脉第20-21页
    3.6 主要金矿类型第21-23页
        3.6.1 原生金矿第21-22页
        3.6.2 次生金矿第22-23页
    3.7 矿石与矿物特征第23-25页
        3.7.1 矿石矿物成分第23页
        3.7.2 金矿物特征第23-24页
        3.7.3 矿石结构构造第24-25页
第四章 锆石年代学研究第25-28页
第五章 矿床成矿模式第28-38页
    5.1 流体包裹体研究第28-37页
        5.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第28页
        5.1.2 流体包裹体测温第28-31页
        5.1.3 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第31-32页
        5.1.4 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第32-37页
    5.2 成矿模式第37-38页
第六章 原生晕找矿模型第38-49页
    6.1 因子分析第38-40页
    6.2 异常圈定第40-43页
    6.3 原生晕轴向分带第43-46页
        6.3.1 Grigorian分带指数法的基本原理第43页
        6.3.2 线金属量的计算与标准化第43页
        6.3.3 轴向分带序列的确定第43-46页
        6.3.4 原生晕分带序列的解释第46页
    6.4 找矿标志第46-47页
    6.5 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第47-49页
第七章 结论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8页
附录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老挝长山成矿带南段与金矿化有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下一篇:三维地震和电磁法在识别煤田陷落柱中的解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