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大麦论文

干旱胁迫下西藏野生大麦根毛生长调控基因HvEXPB7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

致谢第7-10页
缩略词表第10-12页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1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主要机制第16-19页
        1.1.1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形态结构变化第16-17页
        1.1.2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生理机制第17-18页
        1.1.3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分子机制第18-19页
    1.2 根毛研究进展第19-25页
        1.2.1 根毛的主要功能第19-20页
        1.2.2 被子植物根毛形成类型第20-21页
        1.2.3 根毛发生调控第21-23页
        1.2.4 根毛形成过程第23-25页
    1.3 Expansin研究进展第25-29页
        1.3.1 Expansin的发现与分类第25-26页
        1.3.2 Expansin的结构第26-27页
        1.3.3 Expansin的功能第27-28页
        1.3.4 Expansin的作用机制第28-29页
    1.4 VIGS概述第29-32页
        1.4.1 VIGS研究进展第29-30页
        1.4.2 VIGS作用机制第30-31页
        1.4.3 BSMV-VIGS研究进展第31-32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2-34页
第二章 大麦根毛转录组响应干旱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第34-52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4-38页
        2.2.1 大麦材料第34-35页
        2.2.2 主要试剂第35页
        2.2.3 大麦根系扫描和根毛表型观察第35页
        2.2.4 大麦根毛分离第35-36页
        2.2.5 根毛RNA提取、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RNA-seq)第36-37页
        2.2.6 GO注释和功能分类第37页
        2.2.7 qRT-PCR验证第37-3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8-49页
        2.3.1 干旱对大麦根系和根毛表型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38-40页
        2.3.2 干旱胁迫对大麦根毛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第40-43页
        2.3.3 干旱条件下仅在耐旱基因型XZ5根毛中高表达的基因第43-49页
        2.3.4 qRT-PCR验证RNA-Seq结果第49页
    2.4 讨论第49-52页
第三章 野生大麦HvEXPB7基因的克隆和初步分析第52-65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3-56页
        3.2.1 大麦材料与生长条件第53页
        3.2.2 菌株和主要试剂及载体第53页
        3.2.3 HvEXPB7基因全长克隆第53-54页
        3.2.4 HvEXPB7基因功能域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第54页
        3.2.5 HvEXPB7基因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第54-56页
        3.2.6 HvEXPB7启动子克隆和基因序列比对第5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6-62页
        3.3.1 HvEXPB7基因克隆分析第56页
        3.3.2 HvEXPB7基因功能域比对结果第56-58页
        3.3.3 HvEXPB7基因进化树结果分析第58-60页
        3.3.4 HvEXPB7基因组织表达和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第60-61页
        3.3.5 HvEXPB7基因启动子克隆和RHEs分析第61-62页
        3.3.6 三个大麦基因型中HvEXPB7基因CDS区比较第62页
    3.4 讨论第62-65页
第四章 BSMV-VIGS验证HvEXPB7基因功能第65-77页
    4.1 引言第65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5-69页
        4.2.1 大麦材料与生长条件第65-66页
        4.2.2 菌株和主要试剂及载体第66页
        4.2.3 BSMV:HvPDS和BSMV:HvEXPB7载体构建第66-67页
        4.2.4 BSMV载体线性化和体外转录第67页
        4.2.5 野生大麦BSMV-VIGS体系建立第67页
        4.2.6 BSMV接种验证基因功能第67-68页
        4.2.7 RT-PCR分析HvPDS和HvEXPB7基因的表达量第68页
        4.2.8 乙烯含量测定第68页
        4.2.9 K+~含量测定第68-69页
        4.2.10 数据分析第6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9-75页
        4.3.1 BSMV:HvPDS和BSMV:HvEXPB7重组载体鉴定第69页
        4.3.2 野生大麦XZ5 BSMV-VIGS体系建立第69-71页
        4.3.3 利用BSMV-VIGS方法在野生大麦XZ5上验证HvEXPB7基因功能第71-75页
    4.4 讨论第75-7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9页
附录第89-103页
作者简介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街景观要素的结构分析--以杭州商业步行街为例
下一篇:乌镇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