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文献分析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分析与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设计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伺服系统综合仿真测试平台总体设计 | 第18-33页 |
2.1 伺服系统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测量原理及软硬件构成 | 第18-23页 |
2.1.1 目前常用伺服系统测试平台的测量原理及分类 | 第18-20页 |
2.1.2 数模混合式测试平台的软硬件构成与特点 | 第20-23页 |
2.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系统需求分析 | 第23-28页 |
2.2.1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关键技术指标要求 | 第24页 |
2.2.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2.2.3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技术指标的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 | 第25-28页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32页 |
2.3.1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设计要求 | 第28-30页 |
2.3.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硬件设计 | 第33-46页 |
3.1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硬件组成 | 第33-34页 |
3.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硬件定型 | 第34-40页 |
3.2.1 工控机及其搭载组件接口 | 第34-36页 |
3.2.2 信号隔离转接系统 | 第36-40页 |
3.2.3 硬件及元器件老化试验 | 第40页 |
3.3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硬件设计 | 第40-45页 |
3.3.1 硬件的结构设计 | 第41-44页 |
3.3.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与干扰信号屏蔽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6-64页 |
4.1 接口与通信实现方法 | 第46-49页 |
4.1.1 计算机PCI总线简介 | 第46-47页 |
4.1.2 A/D、D/A与I/O接口 | 第47页 |
4.1.3 CAN总线、1553B总线接口与通讯方法 | 第47-48页 |
4.1.4 高速模拟采集A/D接口与实现方法 | 第48-49页 |
4.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软件设计总体分析 | 第49-51页 |
4.2.1 测试平台软件的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4.2.2 测试平台软件的测试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4.3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软件总体设计 | 第51-54页 |
4.3.1 测试平台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法 | 第51-53页 |
4.3.2 测试平台软件主程序设计 | 第53-54页 |
4.4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软件各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54-61页 |
4.4.1 测试平台软件应用层配置子模块设计 | 第54-55页 |
4.4.2 伺服系统单机测试软件模块流程及实现方法 | 第55-58页 |
4.4.3 伺服系统总成测试软件模块流程及实现方法 | 第58-61页 |
4.5 测试平台软件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分析与实现 | 第61-63页 |
4.5.1 数模同步触发误差对测试数据的影响分析与软件设计 | 第61页 |
4.5.2 CAN总线通讯定时误差对测试数据的影响分析与消除 | 第61-62页 |
4.5.3 1553B总线精确定时通讯的实现与双缓冲数据存储方式 | 第62-63页 |
4.5.4 对于模拟信号干扰的均值拟合处理方法 | 第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测试与验证 | 第64-73页 |
5.1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检定测试 | 第64-65页 |
5.2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仿真测试 | 第65-70页 |
5.3 综合仿真测试平台的实际应用试验验证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