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一、我国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 | 第14-16页 |
(一)我国扶贫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14页 |
(二)精准扶贫战略的产生 | 第14页 |
(三)精准扶贫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延川县J镇精准扶贫现状 | 第16-22页 |
(一)延川县J镇基本情况 | 第16-17页 |
(二)J镇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 第17-22页 |
1、积极探索精准脱贫产业发展模式 | 第17-20页 |
(1)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模式 | 第18页 |
(2)“贫困户+贫困户”模式 | 第18页 |
(3)亲属代养模式 | 第18-19页 |
(4)致富能手帮带模式 | 第19页 |
(5)“党员+贫困户”模式 | 第19页 |
(6)“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 第19-20页 |
2、包扶单位、第一书记助力产业发展,帮扶贫困户增收脱贫 | 第20页 |
3、认真做好资金管理 | 第20-21页 |
4、做好无劳动能力者的兜底保障工作 | 第21-22页 |
三、延川县J镇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一)贫困人口识别不到位 | 第22-24页 |
1、对贫困人口的重视不够 | 第22页 |
2、贫困人口的指标化与识别程序的“自上而下” | 第22页 |
3、负责精准识别工作的人员素质不一且贫困人口标准难以把握 | 第22-24页 |
(二)精准帮扶不到位 | 第24-25页 |
1、帮扶措施不精准 | 第24页 |
2、帮扶单位、人员不得力 | 第24-25页 |
3、帮扶资金实际发挥作用有限 | 第25页 |
(三)精准管理不到位 | 第25页 |
1、人员管理不到位 | 第25页 |
2、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25页 |
(四)精准考核不到位 | 第25-27页 |
1、人员考核不到位 | 第25页 |
2、工作考核不到位 | 第25-27页 |
四、改进J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 第27-30页 |
(一)严把管理关,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 | 第27页 |
1、打破指标限制,改变“自上而下”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 | 第27页 |
2、对贫困户进行分类挂牌,开展季度评比 | 第27页 |
3、实行公示期有奖举报制度 | 第27页 |
(二)严查履职关,优化干部帮扶工作机制 | 第27-28页 |
1、加强扶贫工作队伍建设 | 第27-28页 |
2、完善乡村干部奖惩办法 | 第28页 |
3、强化包户干部考核管理 | 第28页 |
(三)严把考核关,创新脱贫绩效考核机制 | 第28页 |
1、变“点”为“面”与突击式考核相结合 | 第28页 |
2、完善自查、评估、督查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 第28页 |
(四)探索政府与多方合作的“N+1”模式,共创脱贫新机制 | 第28-30页 |
1、与媒体合作,努力营造脱贫攻坚氛围 | 第28页 |
2、与企业(合作社)合作,不断探索“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 第28页 |
3、与教育机构或培训机构合作,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4、与医疗机构合作,探索贫困户因病免费治疗的医疗扶贫模式 | 第29页 |
5、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贫困户创业贴息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 | 第29-30页 |
五、结语 | 第30-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