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5页 |
1.2.1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研究观点述评 | 第11-12页 |
1.2.2 行政文化相关研究观点述评 | 第12-1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 第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5-16页 |
1.4.2 调查统计法 | 第16页 |
1.4.3 人物访谈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 | 第17-18页 |
2.1.2 政府信息公开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差序格局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南昌市进贤县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调查 | 第20-29页 |
3.1 南昌市进贤县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3.1.1 进贤县政府信息公开起步阶段 | 第20页 |
3.1.2 进贤县政府信息公开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3.1.3 进贤县政府信息公开整顿和清理阶段 | 第21-22页 |
3.1.4 进贤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发展 | 第22-23页 |
3.2 进贤县政府行政机关网站信息公开情况调查 | 第23-24页 |
3.2.1 调查目的 | 第23页 |
3.2.2 调查对象 | 第23页 |
3.2.3 调查方法 | 第23页 |
3.2.4 调查内容 | 第23-24页 |
3.3 调查结果所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24-29页 |
3.3.1 各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普遍重视不够 | 第24-25页 |
3.3.2 信息公开普遍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 | 第25-26页 |
3.3.3 各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的理解不一致 | 第26-27页 |
3.3.4 公共服务方面信息比较缺失 | 第27页 |
3.3.5 依申请公开仍不常见 | 第27-29页 |
第4章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及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29-39页 |
4.1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 | 第29-30页 |
4.2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30-35页 |
4.2.1 是“性恶论”而不是“性善论” | 第30-31页 |
4.2.2 是“官本主义”而不是“民本主义” | 第31-32页 |
4.2.3 是“人治”而不是“德治” | 第32页 |
4.2.4 是“差序格局”而不是“集体主义” | 第32-33页 |
4.2.5 是“大共同体”本位而不是“小共同体”本位 | 第33-35页 |
4.3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35-39页 |
4.3.1“性恶论”思想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2“官本”思想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36页 |
4.3.3“人治”思想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4“差序格局”思想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37页 |
4.3.5“大共同体本位”思想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5章 用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 第39-48页 |
5.1 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的内涵 | 第39页 |
5.2 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的特征 | 第39-42页 |
5.2.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的组织特征 | 第39-40页 |
5.2.2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的理念特征 | 第40-41页 |
5.2.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的制度特征 | 第41-42页 |
5.3 建设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的重要意义 | 第42-43页 |
5.3.1 消除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封建思想的影响 | 第42页 |
5.3.2 防止西方行政文化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 第42-43页 |
5.4 用社会主义新行政文化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措施 | 第43-48页 |
5.4.1 加强宣传教育 | 第43-44页 |
5.4.2 完善制度机制 | 第44页 |
5.4.3 推进法治建设 | 第44-45页 |
5.4.4 加强民主建设 | 第45页 |
5.4.5 培育集体精神 | 第45-46页 |
5.4.6 激发社会力量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