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事诉讼程序构建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8页 |
第2章 家事诉讼程序概述 | 第8-12页 |
2.1 家事诉讼程序的含义 | 第8-9页 |
2.2 家事诉讼事件的特殊性 | 第9-12页 |
2.2.1 非契约性的人身属性 | 第10页 |
2.2.2 隐私性与公益性并存的双重属性 | 第10-11页 |
2.2.3 家事关系存在永恒性 | 第11-12页 |
第3章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的改革现状 | 第12-17页 |
3.1 立法现状 | 第12-13页 |
3.2 试点法院的改革状况 | 第13-17页 |
3.2.1 试点法院改革的基本情况 | 第13-15页 |
3.2.2 试点法院改革中的问题 | 第15-17页 |
第4章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7-22页 |
4.1 家事诉讼程序构建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4.1.1 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程序分类的趋势 | 第17-18页 |
4.1.2 家事纠纷事件的特殊性 | 第18页 |
4.1.3 家事案件数量大、类型多 | 第18-19页 |
4.2 家事诉讼程序构建的可行性 | 第19-22页 |
4.2.1 构建家事诉讼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4.2.2 构建家事诉讼程序的实践基础 | 第20-22页 |
第5章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具体构建 | 第22-36页 |
5.1 设置专门的家事诉讼审判机构与人员 | 第22-25页 |
5.1.1 家事审判机构的设置 | 第22-24页 |
5.1.2 家事审判机构专业人员的配备 | 第24-25页 |
5.2 以职权主义为主导的诉讼模式 | 第25-27页 |
5.2.1 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的辨析 | 第25-26页 |
5.2.2 职权主义的具体运用 | 第26-27页 |
5.3 家事调解前置主义 | 第27-31页 |
5.3.1 家事纠纷之调解范围 | 第28-29页 |
5.3.2 家事纠纷之调解前置 | 第29-30页 |
5.3.3 调解员的专业化 | 第30-31页 |
5.4 家事诉讼之证据规则 | 第31-32页 |
5.4.1 举证难及证明力低的原因 | 第31页 |
5.4.2 破解举证难及证明力低的路径 | 第31-32页 |
5.5 着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 第32-36页 |
5.5.1 未成年子女利益受到最小伤害 | 第32-34页 |
5.5.2 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