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物质概念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8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1-15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三 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一)文本研究法第16页
        (二)比较研究法第16页
        (三)综合归纳法第16-17页
    四 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一)理论意义第17页
        (二)现实意义第17-18页
第一章 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概念的内涵第18-26页
    一 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概念的理论渊源及主要内容第18-21页
    二 传统教科书物质概念的积极意义第21页
    三 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概念的局限性第21-26页
        (一)教条化第21-22页
        (二)抽象化第22-23页
        (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遮蔽第23-24页
        (四)创新性不够第24-26页
第二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物质概念的内涵第26-36页
    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物质概念的界定第26-29页
        (一)明确马克思的立场第26页
        (二)不是抽象的物质而是具体的物质第26-27页
        (三)揭示物质的真实目的第27-28页
        (四) 坚守马克思的本真精神第28-29页
    二 具体物质相关范畴的解析第29-30页
        (一)商品、货币、资本——流通中的三要素第29-30页
    三 马克思物质概念的相关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0-32页
        (一)商品和货币之间的辩证关系第30-31页
        (二)商品和货币统一于资本运动中第31-32页
    四 历史唯物主义的四个维度第32-36页
        (一)实践性第32-33页
        (二)历史性第33页
        (三)现实性第33-34页
        (四)批判性第34-36页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物质观的解读第36-46页
    一 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的物质观第36-39页
    二 葛兰西:实践本体的物质观第39-42页
    三 施密特:以社会实践为中介的物质观第42-46页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物质概念的当代意义第46-53页
    一 理论意义第46-47页
        (一)物质概念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基石第46-47页
        (二)对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双重超越第47页
    二 现实意义第47-53页
        (一)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第47-48页
        (二)对现代社会批判的启示第48-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件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邓小平和谐发展思想及其理论贡献和现实启示
下一篇: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影响及其应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