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税法论文

实质课税原则在我国反避税中的法律适用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引言第14-17页
    (一) 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 研究现状第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实质课税原则、避税及反避税的内涵第17-23页
    (一) 实质课税原则的内涵第17-20页
        1. 实质课税原则的含义第17-18页
        2 .实质课税原则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3. 实质课税原则的税法定位第19-20页
    (二) 避税与反避税的内涵第20-23页
        1. 避税的含义及相关概念第20页
        2. 避税的法律属性第20-21页
        3. 反避税的含义及意义第21-23页
二、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理论分析第23-27页
    (一) 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必要性第23-24页
        1. 实现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第23页
        2. 公平正义价值观的要求第23页
        3. 补充税法漏洞的重要方法第23-24页
        4. 应对多种避税方式的需要第24页
    (二) 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要件第24-25页
        1 主观要件:谋取税收利益的主观故意第24页
        2. 行为要件:非常规的交易形式第24-25页
        3. 效果要件:规避税负的经济效果第25页
    (三) 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限制第25-27页
        1. 防止税收行政权力滥用的限制第25-26页
        2. 纳税人权利保障的限制第26页
        3. 税收法定原则的限制第26-27页
三、实质课税原则在我国反避税中的法律实践第27-39页
    (一) 我国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立法实践第27-31页
        1. 所得税法中之体现第27-29页
        2. 流转税法中之体现第29-30页
        3. 财产税法中之体现第30页
        4. 程序税法中之体现第30-31页
    (二) 我国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执法实践第31-35页
        1. 利用特殊目的公司避税之执法实践第31-32页
        2. 滥用税收协定优惠待遇避税之执法实践第32-33页
        3. 利用公司法人人格避税之执法实践第33-35页
    (三) 我国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司法实践第35-39页
        1. 免税范围之司法界定第35-37页
        2. 避税事实之司法认定第37-39页
四、我国在反避税中实质课税原则适用的法律难题第39-47页
    (一) 立法中的难题第39-41页
        1. 法律未明确实质课税原则第39页
        2. 反避税规定效力层级较低第39-40页
        3. 一般反避税条款的适用缺乏限制第40页
        4. 特殊反避税条款有待充实第40-41页
    (二) 行政执法中的难题第41-42页
        1. 执法约束机制薄弱第41-42页
        2. 信息收集渠道的不畅通第42页
        3. 专业反避税执法人才匮乏第42页
    (三) 司法中的难题第42-47页
        1 缺乏独立的税收司法机关第43页
        2. 司法审查的有限性第43-44页
        3. 税务机关举证责任过重第44页
        4. 专业的法官人才缺失第44-45页
        5. 司法保障体系存在缺陷第45-47页
五、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完善建议第47-55页
    (一) 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立法完善第47-49页
        1. 实质课税原则法律化第47页
        2. 建立反避税单行法规第47-48页
        3. 完善一般反避税条款第48页
        4. 充实细化特殊反避税条款第48-49页
    (二) 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执法完善第49-51页
        1. 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约束第49-50页
        2.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第50-51页
        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第51页
    (三) 反避税中适用实质课税原则的司法完善第51-55页
        1. 建立专门的税务司法机关第51-52页
        2. 加强司法审查机制第52-53页
        3. 健全举证责任体制第53页
        4. 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法官人才第53页
        5. 健全税收司法保障体系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中劳务人员权益保护的立法完善
下一篇: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以中国工商银行理财业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