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铝基块体金属玻璃结构模型及其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44页
    1.1 金属玻璃概述第12-15页
        1.1.1 非晶态合金与金属玻璃第12-13页
        1.1.2 金属玻璃的发展第13-15页
    1.2 玻璃形成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判据第15-21页
        1.2.1 深共晶理论和T_(rg)判据第15-18页
        1.2.2 原子尺寸效应第18-19页
        1.2.3 混淆原理第19页
        1.2.4 微合金化原则第19-20页
        1.2.5 相似元素替换原则第20页
        1.2.6 其他玻璃形成能力的经验准则和参数第20-21页
    1.3 金属玻璃的结构第21-29页
        1.3.1 金属玻璃结构的研究第21-23页
        1.3.2 金属玻璃的结构模型第23-29页
    1.4 Al基非晶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第29-41页
        1.4.1 非晶态铝合金的发展历程第29-31页
        1.4.2 Al基非晶形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第31-33页
        1.4.3 Al基非晶的原子尺寸和化学作用第33-36页
        1.4.4 Al基非晶的结构模型第36-38页
        1.4.5 Al基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判据第38-39页
        1.4.6 纳米铝/非晶复合材料第39-40页
        1.4.7 Al基非晶及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40-41页
    1.5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第41-44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44-52页
    2.1 样品制备方法与设备第44-47页
        2.1.1 电弧熔炼制备母合金第44页
        2.1.2 熔体急冷制备Al基非晶条带第44-45页
        2.1.3 楔形样品的制备第45-46页
        2.1.4 铜模浇铸法制备金属玻璃棒材第46页
        2.1.5 稳压可控射流Al基非晶块体材料成型装置第46-47页
    2.2 分析与表征第47-52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7页
        2.2.2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第47-48页
        2.2.3 光学显微观察第48页
        2.2.4 电子能量损失谱第48页
        2.2.5 同步辐射分析第48-49页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9-50页
        2.2.7 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第50-52页
第3章 有效原子化学耦合模型在Al-TM-RE三元体系中的应用第52-66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有效原子化学耦合模型第53-62页
        3.2.1 基本构型框架—球周期有序第53-58页
        3.2.2 有效原子密排第58-59页
        3.2.3 团簇之间的电子化学势均衡原理第59-61页
        3.2.4 含有不同RE元素之间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判断准则—互补反结构第61-62页
    3.3 有效原子化学耦合模型验证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4章 Al基非晶中程有序结构与玻璃形成能力的关系第66-80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二十面体超团簇中程有序结构模型第67-69页
    4.3 二十面体中程有序结构模型在Al-TM-RE体系中的验证第69-78页
        4.3.1 金属玻璃形成能力和预峰之间的关系第69-73页
        4.3.2 预峰和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第73-75页
        4.3.3 Al_(86)Ni_(14-a)Y_a(a=2-9 at.%)合金中程有序结构的演化第75-77页
        4.3.4 二十面体超团簇中程有序结构模型在Al-Ni-La体系中的应用第77-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Al基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电子结构研究第80-96页
    5.1 引言第80-81页
    5.2 理论基础: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相互作用机制第81-85页
        5.2.1 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相互作用机制第81-82页
        5.2.2 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相互作用机制在Al基金属玻璃中的应用第82-8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5-94页
        5.3.1 电子轨道杂化对Al_(86)Ni_(9-x)Co_xY_5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第85-90页
        5.3.2 静态结构对Al_(86)Ni_9Y_(5-x)La_x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第90-91页
        5.3.3 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相互作用机制在Al-Ni-Co-Y-La五元合金体系中的应用第91-94页
        5.3.4 费米面和伪布里渊区相互作用机制在其他非晶体系中的应用第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和科研情况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作者简历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类光曲线及圆纹曲面性质的研究
下一篇:对《智血》中弗莱纳里·奥康纳基督教现实主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