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Contents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压缩机的设计和改进 | 第16-17页 |
·工质替代的研究 | 第17-18页 |
·翅片式蒸发器改进和结霜、除霜的研究 | 第18-19页 |
·节流部件的研究 | 第19-20页 |
·系统优化的研究 | 第20页 |
·水箱和冷凝盘管的研究 | 第20-21页 |
·辅助热泵热水系统设计的研究及应用 | 第21-22页 |
·经济性评价 | 第22页 |
·开水器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2章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的总体设计 | 第24-34页 |
·设计思路 | 第24页 |
·本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热力学基础 | 第24-25页 |
·传热学基础 | 第25页 |
·流体力学基础 | 第25-26页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第26-29页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效率指标 | 第27页 |
·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热泵系统理论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27-28页 |
·过冷度、过热度对热泵系统理论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热泵工质的要求 | 第29-30页 |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的理论设计 | 第30-31页 |
·加热模式 | 第30页 |
·补水模式 | 第30-31页 |
·除霜控制 | 第31页 |
·节能开水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新型热泵式两段加热型开水器主要部件设计及选型 | 第34-45页 |
·饮用开水的要求概述 | 第34-35页 |
·热泵机组主要参数确定 | 第34-35页 |
·开水器的电加热机组参数确定 | 第35页 |
·热泵机组的设计及部件的选型 | 第35-44页 |
·热力学循环的计算 | 第35-37页 |
·热泵机组各主要部件的确定 | 第37-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控制模式的设计 | 第45-54页 |
·控制模式的种类及构成 | 第45页 |
·自动模式的控制设计 | 第45-47页 |
·自动模式的控制参数设定 | 第45-46页 |
·自动模式的控制思路 | 第46-47页 |
·应急模式的控制设计 | 第47-50页 |
·应急模式的控制参数的设定 | 第47-49页 |
·应急模式的控制思路 | 第49-50页 |
·本产品的功能描述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样机的制作及性能的测试 | 第54-69页 |
·样机的制作及实验前的准备 | 第54-59页 |
·样机的组装 | 第54-58页 |
·热泵系统的吹扫排污 | 第58页 |
·样机的气密性检测 | 第58页 |
·热泵系统的抽真空 | 第58-59页 |
·热泵系统的工质充注 | 第59页 |
·产品的性能测试 | 第59-68页 |
·实验装置、测试设备和实验工况 | 第59-61页 |
·实验内容 | 第61页 |
·热泵机组性能检测 | 第6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工作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产品企业标准) | 第74-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大摘要 | 第86-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