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凯雷并购徐工案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演化 | 第16-20页 |
第一节 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演化 | 第16-18页 |
一、第一阶段---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初步构建 | 第16-17页 |
二、第二阶段----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发展 | 第17页 |
三、第三阶段---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之完善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审查制度的演化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构建目标 | 第20-25页 |
第一节 可行性---不歧视原则 | 第21页 |
第二节 可达性---监管平衡原则 | 第21-22页 |
第三节 透明性---透明或可预见原则 | 第22页 |
第四节 问责性---责任制原则 | 第22-25页 |
第四章 中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具体制度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审查机构的比较 | 第25-27页 |
一、美国的规定 | 第25-26页 |
二、中国的规定 | 第26-27页 |
三、小结 | 第27页 |
第二节 审查程序的比较 | 第27-31页 |
一、美国的规定 | 第27-30页 |
二、中国的规定 | 第30-31页 |
三、小结 | 第31页 |
第三节 审查对象的比较 | 第31-34页 |
一、美国的规定 | 第31-33页 |
二、中国的规定 | 第33页 |
三、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审查标准的比较 | 第34-36页 |
一、美国的规定 | 第34页 |
二、中国的规定 | 第34-35页 |
三、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中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总结性评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总结性评析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现行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缺陷 | 第37-40页 |
一、“国家安全”等重要概念界定的缺失 | 第37-38页 |
二、“实际控制人”身份识别标准较为模糊 | 第38-39页 |
三、审查机构问责制的缺失 | 第39页 |
四、外资并购审查措施与产业政策措施使用的界限模糊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中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改进方向 | 第40-43页 |
一、审查机构的权威性 | 第40页 |
二、审查程序的完整性 | 第40-41页 |
三、监督机制的多样性 | 第41页 |
四、审查对象的指引性 | 第41-42页 |
五、审查标准的明确性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