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轧制论文--轧制工艺论文

极薄带材轧制及最小可轧厚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极薄带材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极薄带材生产方法第13-16页
        1.2.1 锻打法第13页
        1.2.2 切削法第13-14页
        1.2.3 电解及真空蒸镀法第14页
        1.2.4 快速淬火法第14-15页
        1.2.5 多辊轧制法第15-16页
    1.3 异步轧制技术第16-22页
        1.3.1 异步轧制技术发展概况第16-20页
        1.3.2 异步轧制原理第20-22页
    1.4 最小可轧厚度研究状况第22-25页
        1.4.1 同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研究第22-25页
        1.4.2 异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研究第25页
    1.5 课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冷轧带材最小可轧厚度实验研究第27-35页
    2.1 实验方案第27-30页
        2.1.1 实验设备和材料第27-30页
        2.1.2 方案设计第30页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0-34页
        2.2.1 不同压下规程的最小可轧厚度第30-32页
        2.2.2 不同辊径的最小可轧厚度第32-33页
        2.2.3 不同材质同辊径轧制的最小可轧厚度第33-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异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实验研究第35-45页
    3.1 实验方案第35-36页
        3.1.1 异步轧制实验设备第35-36页
        3.1.2 异步轧制实验方案设计第36页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6-43页
        3.2.1 同步轧制与异步轧制对比第36-37页
        3.2.2 不同异速比同辊缝轧后厚度比较第37页
        3.2.3 异步轧制单道次延伸率第37-38页
        3.2.4 异步轧制搓轧区比例第38-42页
        3.2.5 前后张力对慢速辊前滑影响第42-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异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公式推导第45-61页
    4.1 异步轧制力模型建立第45-52页
        4.1.1 斯通轧制力公式第45-46页
        4.1.2 变形区由三区(对称)组成的轧制力公式第46-48页
        4.1.3 变形区由三区(不对称)组成的异步轧制力公式第48-50页
        4.1.4 变形区由两区组成的轧制力公式第50-52页
    4.2 希区柯克接触弧长公式第52-53页
    4.3 异步轧制的最小可轧厚度公式第53-60页
        4.3.1 三区(对称)异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公式推导第53-54页
        4.3.2 最小值证明第54-56页
        4.3.3 计算结果分析第56-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异步轧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第61-67页
    5.1 异步轧制断带分析第61页
        5.1.1 断口形貌分析第61页
        5.1.2 断带原因分析第61页
    5.2 异步轧制振纹分析第61-65页
        5.2.1 明暗振纹对比测试分析第62-63页
        5.2.2 振纹频率分析第63-65页
        5.2.3 抑制振纹的措施第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Al-Mg-Si-Cu-Zr合金挤压与热处理工艺研究
下一篇:基于Gabor小波的2DPCA+PCA人脸识别算法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