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8-19页 |
2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及宏观审慎监管 | 第19-28页 |
2.1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涵义 | 第19-20页 |
2.1.1 系统性风险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涵义 | 第20页 |
2.2 系统性风险相关概念辨析 | 第20-21页 |
2.2.1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 | 第20-21页 |
2.2.2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脆弱性 | 第21页 |
2.3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特点 | 第21-22页 |
2.3.1 传染性 | 第21-22页 |
2.3.2 负外部性 | 第22页 |
2.3.3 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 | 第22页 |
2.4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分类 | 第22-23页 |
2.4.1 积累风险 | 第22-23页 |
2.4.2 传染风险 | 第23页 |
2.4.3 联合行为风险 | 第23页 |
2.5 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积聚的原因 | 第23-25页 |
2.5.1 中国保险业的顺周期性 | 第24页 |
2.5.2 中国保险业与银行业的风险溢出 | 第24-25页 |
2.5.3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对市场的影响不断增强 | 第25页 |
2.6 宏观审慎监管 | 第25-28页 |
2.6.1 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 | 第25-26页 |
2.6.2 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 | 第26-27页 |
2.6.3 宏观审慎监管的维度 | 第27-28页 |
3 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和CoVaR模型 | 第28-33页 |
3.1 VaR和CoVaR及其比较 | 第28-31页 |
3.1.1 VaR | 第28-29页 |
3.1.2 CoVaR | 第29-30页 |
3.1.3 VaR和CoVaR的比较 | 第30-31页 |
3.2 CoVAR模型 | 第31-33页 |
3.2.1 CoVaR基本模型 | 第31-32页 |
3.2.2 CoVaR修正模型 | 第32-33页 |
4 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 | 第33-48页 |
4.1 研究样本的选取 | 第33-34页 |
4.2 状态变量M_(t-1)的选取 | 第34页 |
4.3 数据来源 | 第34-36页 |
4.3.1 变量R~i和R~(system) | 第34页 |
4.3.2 股票市场收益率MR | 第34-35页 |
4.3.3 股票市场波动率MRL | 第35页 |
4.3.4 市场流动性风险ML | 第35-36页 |
4.3.5 市场利率风险IRR | 第36页 |
4.3.6 消费价格指数CPI | 第36页 |
4.4 数据检验 | 第36-40页 |
4.4.1 正态性检验 | 第36-38页 |
4.4.2 平稳性检验 | 第38-39页 |
4.4.3 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5 实证结果 | 第40-46页 |
4.5.1 CoVaR回归结果 | 第40-42页 |
4.5.2 系统性风险 | 第42-43页 |
4.5.3 系统性风险溢出 | 第43-44页 |
4.5.4 CoVaR值和VaR值的比较 | 第44-46页 |
4.6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5 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1 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 第48-49页 |
5.2 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