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基金项目 | 第5-6页 |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2-16页 |
1. 绪论 | 第16-23页 |
1.1 选题立据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20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难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2 研究重点、难点 | 第21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1.4.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22-23页 |
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替代率研究综述 | 第23-45页 |
2.1 养老保险制度一般理论及其发展 | 第23-29页 |
2.1.1 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1.2 养老保险制度相关模式 | 第24-25页 |
2.1.3 国外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及启示 | 第25-27页 |
2.1.4 国内学者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 | 第27-29页 |
2.2 养老金替代率概念和分类 | 第29-31页 |
2.3 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研究视角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 第31-33页 |
2.3.1 养老金替代率研究视角 | 第31-33页 |
2.3.2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页 |
2.4 养老金替代率适度水平的确定 | 第33-39页 |
2.4.1 组织机构和政府的相关规定及实施 | 第34-35页 |
2.4.2 多种测算及其结果比较 | 第35-39页 |
2.5 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模型 | 第39-42页 |
2.5.1 宏观一般均衡分析 | 第39-41页 |
2.5.2 局部均衡分析 | 第41-42页 |
2.6 评述 | 第42-45页 |
3. 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现状分析——以新农保制度为例 | 第45-85页 |
3.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介 | 第45-49页 |
3.1.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概述 | 第45-47页 |
3.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介绍 | 第47-49页 |
3.2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和个人账户替代率基本分析 | 第49-55页 |
3.2.1 基础养老金性质 | 第49-52页 |
3.2.2 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含义 | 第52-53页 |
3.2.3 个人账户性质 | 第53-54页 |
3.2.4 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含义 | 第54-55页 |
3.3 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测算模型和现状分析 | 第55-66页 |
3.3.1 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基本模型 | 第55页 |
3.3.2 影响国家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的直接因素分析 | 第55-58页 |
3.3.3 国家新农保制度下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现状分析 | 第58-60页 |
3.3.4 地方基础养老金替代率现状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 第60-66页 |
3.4 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现状分析 | 第66-78页 |
3.4.1 基于精算平衡的个人账户替代率基本模型 | 第66-71页 |
3.4.2 国家新农保制度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 第71-78页 |
3.5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金替代率综合分析 | 第78-85页 |
3.5.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金替代率测算 | 第78-80页 |
3.5.2 基本结论 | 第80-82页 |
3.5.3 问题分析 | 第82-85页 |
4. 适度的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需求水平分析 | 第85-125页 |
4.1 适度的农村社会养老金保障水平界定 | 第85-91页 |
4.1.1 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理论基础 | 第86-88页 |
4.1.2 适度的社会保险保障水平界定 | 第88-89页 |
4.1.3 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需求保障水平界定 | 第89-91页 |
4.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需求水平界定 | 第91-99页 |
4.2.1 我国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界定 | 第91-96页 |
4.2.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需求水平界定 | 第96-99页 |
4.3 社会养老金替代率适度需求水平测算模型 | 第99-105页 |
4.3.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介绍和应用 | 第99-101页 |
4.3.2 基于ELES的农村社会替代率需求水平测算模型 | 第101-105页 |
4.4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适度需求水平实证研究——基于ELES模型测算 | 第105-121页 |
4.4.1 基本思路、数据和假设 | 第105-106页 |
4.4.2 我国农村居民基本需求测算结果 | 第106-115页 |
4.4.3 我国农村社会替代率的适度需求水平测算 | 第115-121页 |
4.5 基本结论 | 第121-125页 |
5. 适度的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供给水平研究 | 第125-173页 |
5.1 适度的农村社会养老金供给水平界定 | 第125-153页 |
5.1.1 社会养老保险供给水平理论基础 | 第125-127页 |
5.1.2 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供给水平界定 | 第127-130页 |
5.1.3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适度供给水平界定及其模型 | 第130-153页 |
5.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的适度供给水平界定 | 第153-164页 |
5.2.1 养老金替代率的供给水平基本含义 | 第153页 |
5.2.2 影响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供给水平的基本模型及因素分析 | 第153-158页 |
5.2.3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8-160页 |
5.2.4 影响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供给水平因素的指标体系建构 | 第160-164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164-171页 |
5.3.1 适度的个人账户缴费能力实证分析 | 第164-169页 |
5.3.2 适度的个人缴费能力和财政补贴关系实证分析 | 第169-170页 |
5.3.3 适度的农村社会养老金供给替代率预测 | 第170-171页 |
5.4 基本结论 | 第171-173页 |
6.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设计及政策仿真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 第173-193页 |
6.1 “有限财政”理念下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参数优化 | 第174-183页 |
6.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农保制度参数比较分析——基于影响养老金替代率的制度因素 | 第174-176页 |
6.1.2 浙江省城乡居保制度筹资和待遇标准的确立 | 第176-180页 |
6.1.3 浙江省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和进口补贴的调整机制的确立 | 第180-181页 |
6.1.4 不同的计发月数的讨论 | 第181-183页 |
6.2 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策仿真 | 第183-188页 |
6.2.1 参保人数仿真 | 第183-185页 |
6.2.2 政府补贴仿真 | 第185-188页 |
6.3 基本结论 | 第188-193页 |
7.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193-201页 |
7.1 结论 | 第193-197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97-201页 |
参考文献 | 第201-212页 |
1 外文文献 | 第201-204页 |
2 中文文献 | 第204-212页 |
附录 | 第212-214页 |
作者简历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