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论 | 第11-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3-17页 |
1.2.2 国内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设计的相关说明 | 第19-21页 |
1.3.1 Z医院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逻辑框架和可能的创新 | 第21-24页 |
1.4.1 本文的逻辑框架 | 第21-22页 |
1.4.2 研究可能的创新 | 第22-24页 |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4-33页 |
2.1 社会信任 | 第24-25页 |
2.1.1 社会信任的含义 | 第24页 |
2.1.2 信任的发生机制 | 第24-25页 |
2.1.3 信任的类型 | 第25页 |
2.2 医患关系 | 第25-27页 |
2.2.1 医患关系的概念 | 第25-26页 |
2.2.2 医患关系的性质 | 第26-27页 |
2.3 医患信任 | 第27-28页 |
2.4 相关理论 | 第28-33页 |
2.4.1 信任与社会互动 | 第28-29页 |
2.4.2 罗佩尔和赫尔姆斯:亲密关系中的信任 | 第29-30页 |
2.4.3 吉登斯:前现代社会中的信任与现代社会中的信任 | 第30-33页 |
3 中国医疗行业医患间社会信任分析 | 第33-46页 |
3.1 哈尔滨市Z医院的调研情况 | 第33-39页 |
3.1.1 医患人际信任:在个体交往上存在信任难的问题 | 第33-35页 |
3.1.2 医患关系信任:“关系就医”和“医疗红包” | 第35-37页 |
3.1.3 医患制度信任: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业存在不满 | 第37-39页 |
3.3 中国当前医患间社会信任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6页 |
3.3.1 医患人际信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3.3.2 医患关系信任盛行的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3.3.3 医患制度信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4 国外医患关系现状、医患制度及其启示 | 第46-53页 |
4.1 国外医患关系现状 | 第46-47页 |
4.1.1 医疗伤害无法避免 | 第46页 |
4.1.2 医疗纠纷日渐增加 | 第46页 |
4.1.3 医患关系整体和谐 | 第46-47页 |
4.2 美国:医疗立法和保险制度 | 第47-48页 |
4.2.1 立法规范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第47-48页 |
4.2.2 医疗保险制度 | 第48页 |
4.3 英国:三级投诉制度 | 第48-49页 |
4.4 日本:医疗评估机构和医疗事故信息研究会 | 第49-50页 |
4.4.1 建立医疗评估机构 | 第49-50页 |
4.4.2 建立医疗事故数据库 | 第50页 |
4.4.3 医疗事故处理有章可循 | 第50页 |
4.5 美、日、英等国的医患制度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 | 第50-53页 |
4.5.1 完善医疗立法,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 第50-51页 |
4.5.2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医疗纠纷进行受理、调解以及处理 | 第51页 |
4.5.3 建立覆盖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 第51-53页 |
5 重构医患信任: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相结合 | 第53-61页 |
5.1 重构医患人际信任: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 | 第53-56页 |
5.1.1 提升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医患沟通能力 | 第54-55页 |
5.1.2 患方需正确认识医疗水平的局限性,尊重和理解医务人员 | 第55-56页 |
5.2 重构医患关系信任:完善医疗机构的运营机制 | 第56-58页 |
5.2.1 制定医德考核评价体系 | 第57页 |
5.2.2 建立强制医疗信息公开制度 | 第57-58页 |
5.3 重构医患制度信任: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责任 | 第58-61页 |
5.3.1 加大对医疗行业的资金投入 | 第58-59页 |
5.3.2 履行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 | 第59页 |
5.3.3 引导媒体理性地报道医疗事件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