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引言 | 第10页 |
| 1.2 综合支护形式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 1.3 深基坑综合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预期结果 | 第14-16页 |
| 第2章 综合支护结构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 第16-39页 |
| 2.1 土压力计算理论 | 第16-22页 |
| 2.1.1 朗肯土压力理论 | 第16-19页 |
| 2.1.2 库仑土压力理论 | 第19-21页 |
| 2.1.3 规范采用的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 2.2 护坡桩的设计 | 第22-25页 |
| 2.2.1 桩的位移及内力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 2.2.2 桩体配筋 | 第24-25页 |
| 2.3 锚杆的设计 | 第25-27页 |
| 2.3.1 锚杆的布置规则 | 第25页 |
| 2.3.2 锚杆的长度设计 | 第25-27页 |
| 2.4 土钉的设计 | 第27-29页 |
| 2.4.1 土钉墙的简介及设计原则 | 第27页 |
| 2.4.2 土钉的抗拔作用机理 | 第27-28页 |
| 2.4.3 土钉的抗拔荷载传递机理 | 第28-29页 |
| 2.4.4 土钉抗拔承载力 | 第29页 |
| 2.5 深基坑综合支护工程的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29-38页 |
| 2.5.1 综合支护的形式 | 第30-31页 |
| 2.5.2 综合支护形式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 第31-36页 |
| 2.5.3 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 第36-38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综合支护结构的理正计算与分析 | 第39-50页 |
| 3.1 工程概况 | 第39页 |
| 3.2 地层岩性及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简述 | 第39-42页 |
| 3.3 基坑支护设计 | 第42-49页 |
| 3.3.1 支护方案及设计基本参数 | 第42-44页 |
| 3.3.2 各工况及沉降图 | 第44-47页 |
| 3.3.3 整体稳定计算 | 第47-48页 |
| 3.3.4 抗隆起验算 | 第48-49页 |
| 3.3.5 隆起量的计算 | 第4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GTS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50-63页 |
| 4.1 有限元程序 MIDAS/GTS 简介 | 第50-51页 |
| 4.2 MIDAS/GTS 操作流程: | 第51-52页 |
| 4.3 MIDAS/GTS 主要分析功能 | 第52-53页 |
| 4.4 支护方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62页 |
| 4.4.1 Mohr-Coulomb 理想弹塑性模型 | 第53-55页 |
| 4.4.2 模型主要参数 | 第55-57页 |
| 4.4.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7-6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综合支护结构 GTS 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和优化 | 第63-74页 |
| 5.1 土体的位移 | 第63-67页 |
| 5.2 护坡桩的水平位移 | 第67-68页 |
| 5.3 锚杆的轴力分析 | 第68-70页 |
| 5.4 施工方案的优化分析 | 第70-7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4页 |
| 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发展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