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基础科学论文--建筑物理学论文--建筑热工学论文--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技术论文

双层窗传热特性和通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0页
        1.3.1 外窗传热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通风窗的研究现状第14-2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双层窗传热特性研究第22-37页
    2.1 双层窗类型及分类第22-23页
    2.2 双层窗传热系数的计算第23-32页
        2.2.1 计算原理与方法第23-24页
        2.2.2 基本参数的确定第24-27页
        2.2.3 计算参数的设置第27-28页
        2.2.4 计算结果第28-30页
        2.2.5 结果分析第30-32页
    2.3 双层窗传热系数影响因素的研究第32-36页
        2.3.1 计算方法第32页
        2.3.2 计算结果第32-33页
        2.3.3 结果分析第33-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双层通风窗通风性能研究第37-68页
    3.1 双层通风窗结构形式的设计第37-38页
    3.2 通风窗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影响因素的取值第38-43页
        3.2.1 通风窗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8-42页
        3.2.2 通风性能影响因素的筛选及取值水平第42-43页
    3.3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第43-52页
        3.3.1 Fluent 软件简介第43-45页
        3.3.2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45-47页
        3.3.3 计算模型的设定第47-49页
        3.3.4 材料物性的设定第49页
        3.3.5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49-52页
    3.4 通风窗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2-62页
        3.4.1 通风量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3.4.2 通风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第54-57页
        3.4.3 送风温度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7-59页
        3.4.4 送风温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第59-62页
    3.5 通风窗的结构选优与结果验证第62-66页
        3.5.1 通风窗的结构选优第62-63页
        3.5.2 通风窗模拟结果验证第63-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4章 通风窗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研究第68-88页
    4.1 东北农村住宅调研第68-71页
        4.1.1 住宅布局第68-69页
        4.1.2 生活习惯第69页
        4.1.3 围护结构第69-71页
    4.2 特殊时刻点的选取第71-72页
    4.3 通风窗模型与条件设置第72-76页
        4.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72-73页
        4.3.2 计算模型的设定第73-74页
        4.3.3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74-76页
    4.4 通风窗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6-79页
        4.4.1 特殊时刻点的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6-78页
        4.4.2 温差对通风性能影响的模拟与分析第78-79页
    4.5 房间模型与条件设置第79-82页
        4.5.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第80-81页
        4.5.2 计算模型的设定第81页
        4.5.3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81-82页
    4.6 房间模拟结果与分析第82-87页
    4.7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5章 通风窗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第88-102页
    5.1 室内超标污染物的危害第88-89页
    5.2 稀释模型的建立与研究方法第89-91页
        5.2.1 通风稀释数学模型的建立第89-90页
        5.2.2 通风窗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方法第90-91页
    5.3 生火期间通风窗对污染物稀释效果研究第91-96页
        5.3.1 PM2.5 和 CO 发生量的确定第91-93页
        5.3.2 渗透风量的确定第93-94页
        5.3.3 通风窗通风量的确定第94页
        5.3.4 PM2.5 和 CO 浓度衰减曲线第94-96页
    5.4 白天通风窗对污染物稀释效果研究第96-98页
        5.4.1 SO_2和 NO_x发生量的确定第96页
        5.4.2 通风窗通风量的确定第96-97页
        5.4.3 SO_2和 NO_x浓度衰减曲线第97-98页
    5.5 夜间通风窗对污染物稀释效果研究第98-101页
        5.5.1 夜间 CO_2发生量的确定第99页
        5.5.2 通风窗通风量的确定第99-100页
        5.5.3 CO_2浓度衰减曲线第100-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温式液化天然气气化器传热性能研究
下一篇:回收热电厂冷源损失用于区域供热的规划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