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 (一) 健康观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 传统健康观与现代健康观 | 第11页 | 
| 2. 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 第12-13页 | 
| 1. 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 第12页 | 
| 2. 国内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 第12-13页 | 
| (三)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体育俱乐部存在形式的关系分析 | 第13-15页 | 
| 二、普通高校高年级体育俱乐部“三位一体”模式实施方案设计 | 第15-22页 | 
| (一) 体育俱乐部“三位一体”模式的概念 | 第15页 | 
| (二) 设计体育俱乐部“三位一体”模式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三) 实施方案设计的基础 | 第15-17页 | 
| 1. 俱乐部的性质 | 第15-16页 | 
| 2. 俱乐部的宗旨 | 第16页 | 
| 3. 俱乐部的运作机制 | 第16-17页 | 
| (三) 实施方案设计的现实要求 | 第17-19页 | 
| 1. 以改善我国学生体质现状为出发点 | 第17-18页 | 
| 2.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终极目标 | 第18-19页 | 
| (四) 以唐山学院篮球俱乐部“三位一体”模式为例构建实施方案 | 第19-22页 | 
| 1. 机构设置 | 第19-20页 | 
| 2. 组织形式 | 第20页 | 
| 3. 运行机制 | 第20-22页 | 
| 三、篮球俱乐部“三位一体”模式的实施与实施效果检验 | 第22-36页 | 
| (一) 实验对象 | 第22页 | 
| (二)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1.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 2. 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 3. 测量法 | 第23页 | 
| 4. 数理统计法 | 第23-24页 | 
| (三) 方案实施情况评析 | 第24-31页 | 
| 1. 方案的实施(步骤) | 第24页 | 
| 2. 俱乐部的成员基本情况的评析 | 第24-31页 | 
| (四) 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第31-36页 | 
| 1. 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变化 | 第31-33页 | 
| 2. 心理品质指标变化 | 第33-34页 | 
| 3. 社会适应指标变化 | 第34-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 附录 | 第40-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