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24页 |
·定向运动的价值 | 第13-14页 |
·教育价值 | 第13-14页 |
·锻炼价值 | 第14页 |
·社会价值 | 第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定向运动的起源、发展 | 第15-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4页 |
·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展符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 第21页 |
·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展有利于拓宽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 | 第21页 |
·定向运动课程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 | 第21-22页 |
·有利于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的更好开展 | 第22-24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4-25页 |
·访谈法 | 第25页 |
·逻辑归纳法 | 第2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的开展状况 | 第26-33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 第26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从事定向运动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从事定向运动教师的背景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培训状况 | 第28-29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高职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情况 | 第29-30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高职生对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态度、意志品质情况以及对定向运动价值的认识情况 | 第30-32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教材的使用情况 | 第32-33页 |
·制约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开展的因素 | 第33-34页 |
·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 | 第34-35页 |
·定向运动课程的基本目标 | 第34-35页 |
·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任务 | 第35页 |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以及教学时数的分析 | 第35-36页 |
·定向运动理论课的教学组织 | 第36页 |
·定向运动实践课的教学组织 | 第36-37页 |
·定向运动课程的教学进度设计 | 第37-39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3页 |
·适应山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 第39页 |
·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 第39页 |
·师资队伍越来越强 | 第39-40页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拓宽了体育教学内容和空间 | 第40页 |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 第40页 |
·有利于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 第40-41页 |
·定向运动课程体现了现代的教育理念 | 第41页 |
·定向运动的锻炼价值有利于充分地表现出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 第41页 |
·能有效促进山西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完成 | 第41-42页 |
·山西省在开展定向运动时可利用资源比较丰富 | 第42-43页 |
4 结论 | 第43-45页 |
·山西省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高职院校较少 | 第43页 |
·定向运动课程在山西省高职院校设置不一致,比较随意 | 第43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从事定向运动教学的教师较少且年轻化 | 第43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高职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情况较好 | 第43页 |
·在教材的使用中版本、类型较多 | 第43页 |
·定向运动可以提高高职生多方面的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 第43页 |
·影响山西省高职院校定向运动课程开展的因素较多 | 第43页 |
·开展定向运动可以解决部分体育场馆不足的现状 | 第43页 |
·有较充足的自然资源和校园作为开展定向运动的场地 | 第43-44页 |
·山西省高职院校开展定向运动课程的意义很重要 | 第44-45页 |
5 建议 | 第45-48页 |
·提高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经费投入,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 第45页 |
·加大对定向运动的宣传力度 | 第45页 |
·建立良好的定向运动课程的运行体系 | 第45-46页 |
·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力度 | 第46页 |
·注重定向运动教学的场地器材建设和地图的绘制 | 第46页 |
·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 第46-47页 |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 第47页 |
·定期举办地域性定向比赛和交流活动,提高定向运动水平 | 第47页 |
·认真组织教学和比赛,确保教学、比赛安全顺利地进行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