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兼容多种通信方式的智能网关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0-12页
    1.2 智能网关概述第12-13页
        1.2.1 网关的定义及类型第12页
        1.2.2 智能网关的功能及基本结构第12-13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13-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论文结构安排第14-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2章 智能网关需求分析第16-21页
    2.1 网关在测控系统中的作用第16-17页
    2.2 智能网关的需求分析第17-20页
        2.2.1 智能网关硬件需求分析第17-18页
        2.2.2 智能网关软件的需求分析第18-20页
    2.3 智能网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第20页
        2.3.1 智能网关的主要功能要求第20页
        2.3.2 智能网关主要性能指标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智能网关的硬件设计第21-39页
    3.1 智能网关硬件系统设计方案第21-22页
    3.2 基本模块设计第22-31页
        3.2.1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型第22-23页
        3.2.2 系统存储电路设计第23-27页
        3.2.3 时钟和复位电路第27-28页
        3.2.4 电源模块设计第28页
        3.2.5 人工交互模块第28-31页
    3.3 测控网络通信模块设计第31-34页
        3.3.1 RS-232接口电路第31-32页
        3.3.2 RS-485接口电路第32-33页
        3.3.3 无线数传模块电路第33-34页
    3.4 互联网络通信模块设计第34-38页
        3.4.1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第34-36页
        3.4.2 GPRS通信模块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智能网关的软件设计第39-73页
    4.1 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法第39-40页
    4.2 智能网关软件系统概要设计第40-42页
    4.3 智能网关软件系统详细设计第42-66页
        4.3.1 智能网关软件平台的搭建第42-56页
            4.3.1.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第42-43页
            4.3.1.2 创建交叉编译环境第43-45页
            4.3.1.3 Bootloader移植第45-49页
            4.3.1.4 Linux内核移植第49-52页
            4.3.1.5 定制嵌入式文件系统第52-56页
        4.3.2 嵌入式数据库设计第56-58页
            4.3.2.1 嵌入式数据库简介与选型第56页
            4.3.2.2 SQLite3的移植步骤第56-57页
            4.3.2.3 嵌入式数据库表结构设计第57-58页
        4.3.3 智能网关应用软件设计第58-63页
            4.3.3.1 系统应用软件总体架构设计第58-59页
            4.3.3.2 多线程服务软件设计第59-63页
        4.3.4 智能网关软件系统调试第63-66页
    4.4 智能网关多种通信方式设计与实现第66-71页
        4.4.1 局域网通信方式设计与实现第66-68页
        4.4.2 广域网通信方式设计与实现第68-69页
        4.4.3 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方式设计第69-71页
    4.5 网络通信安全性设计第71-72页
    4.6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智能网关测试第73-80页
    5.1 智能网关测试的总体要求第73页
    5.2 智能网关测试环境设计与搭建第73-75页
    5.3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5-78页
        5.3.1 移动安卓端与智能网关通信测试第75-76页
        5.3.2 测控中心服务器与智能网关通信测试第76-78页
    5.4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8-79页
        5.4.1 丢包率和平均延时测试第78-79页
        5.4.2 运行稳定性测试第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0-82页
    6.1 工作总结第80页
    6.2 工作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个人简历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环境下的舞弊诊断新方法
下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以福建永定洪坑土楼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