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6-9页 |
1.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舞弊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论文主要创新工作 | 第13页 |
1.5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13-16页 |
1.5.1 论文内容 | 第13页 |
1.5.2 论文结构 | 第13-16页 |
第二章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基本理论 | 第16-34页 |
2.1 项目反应理论 | 第16-29页 |
2.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 | 第29-33页 |
2.2.1 选题策略 | 第29-32页 |
2.2.2 题库建设 | 第32页 |
2.2.3 终止规则 | 第32-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环境下的舞弊诊断新方法 | 第34-40页 |
3.1 基本思想 | 第34-36页 |
3.2 计算机辅助诊断舞弊新方法 | 第36-38页 |
3.2.1 计算机辅助诊断舞弊——动态诊断法 | 第37-38页 |
3.2.2 计算机辅助诊断舞弊——静态诊断法 | 第38页 |
3.3 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仿真模拟分析CAT舞弊诊断的实验研究 | 第40-52页 |
4.1 Monte Carlo模拟 | 第40-41页 |
4.2 基于最大信息量选题策略下的模拟仿真 | 第41-51页 |
4.2.1 基于Fisher信息量的仿真模拟 | 第41-46页 |
4.2.2 基于Kullback-Leibler信息量的模拟仿真 | 第46-51页 |
4.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2页 |
5.2 研究和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