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符号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1 棉花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1 棉花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 第14页 |
1.2 棉花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14-17页 |
1.3 棉花分子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 第17-18页 |
1.4 棉花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18-19页 |
2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2.1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2.2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概念及特点 | 第20页 |
2.3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培育过程 | 第20-21页 |
2.4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培育概况 | 第21-22页 |
2.5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应用 | 第22-24页 |
2.6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应用前景及展望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亲本表型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26-30页 |
1 引言 | 第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6-27页 |
2.2 田间试验 | 第27页 |
2.3 表型性状调查 | 第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3.1 形态学性状调查结果 | 第27-28页 |
3.2 供试亲本纤维产量性状检测结果 | 第28页 |
3.3 供试亲本纤维品质性状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新疆陆地棉中导入外源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鉴定与分析 | 第30-41页 |
1 引言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2.2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2.3 杂交回交结合 MAS 构建 BC_2F_1群体 | 第31页 |
2.4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1-34页 |
2.5 SSR 标记引物的合成 | 第34页 |
2.6 SSR 标记的 PCR 扩增反应 | 第34-35页 |
2.7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与银染分析 | 第35-36页 |
2.8 多态性 SSR 引物的筛选 | 第36页 |
2.9 BC_2F_1群体中外源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鉴定分析 | 第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1 SSR 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36-37页 |
3.2 BC_2F_1群体中外源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鉴定结果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改良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的效果及遗传标记分析 | 第41-46页 |
1 引言 | 第4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2.1 纤维品质指标的检测 | 第41-42页 |
2.2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3.1 新疆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效果分析 | 第42页 |
3.2 遗传标记分析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基于 PCR-SSR 的棉花外源染色体片段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 第46-55页 |
1 引言 | 第46-47页 |
2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1 矩阵构建及思路设计 | 第47-48页 |
3.2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及阳性样本植株的检测 | 第48页 |
3.3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方法 | 第48页 |
3.4 数据计算分析与绘图 | 第4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4.1 引物的筛选 | 第48-49页 |
4.2 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9页 |
4.3 含外源海岛棉染色体片段阳性植株的确定 | 第49-51页 |
4.4 阳性样本植株的应用验证 | 第51页 |
4.5 可检测阳性样本频率的估算 | 第51-53页 |
5 讨论 | 第53-55页 |
5.1 关于混合样本模板 DNA 的浓度 | 第53页 |
5.2 本方法的适用范围 | 第53-54页 |
5.3 本方法的工作效率及其估算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