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优化烟叶结构 | 第10-11页 |
1.2.2 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种植密度对烤烟质体色素及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 第12页 |
1.2.4 种植密度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 | 第12页 |
1.2.5 摘除顶叶、脚叶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 试验材料与土壤背景 | 第14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4-15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5-18页 |
2.3.1 农艺性状调查方法 | 第15页 |
2.3.2 烟叶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15-16页 |
2.3.3 烟叶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2.3.4 烟叶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2.3.5 烟叶烟碱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2.3.6 烟叶总氮含量的测定 | 第16-17页 |
2.3.7 烟叶钾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3.8 主要经济性状 | 第17页 |
2.3.9 中性香气物质的提取和测定 | 第17-18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18页 |
3 结果 | 第18-39页 |
3.1 种植密度和摘除顶、脚叶措施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 第18-29页 |
3.1.1 对采收前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8-19页 |
3.1.2 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19-22页 |
3.1.2.1 对烤后B2F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19-20页 |
3.1.2.2 对烤后C3F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0-21页 |
3.1.2.3 对烤后X2F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1-22页 |
3.1.3 对烤后C3F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2-28页 |
3.1.3.1 对烤后C3F烟叶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22页 |
3.1.3.2 对烤后C3F烟叶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3.1.3.3 对烤后C3F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24页 |
3.1.3.4 对烤后C3F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3.5 对烤后C3F烟叶其他类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3.1.3.6 对烤后C3F烟叶中性香气物质总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4 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等级部位结构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打脚叶时期和去除顶、脚叶措施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 第29-39页 |
3.2.1 对采收前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2.1 对烤后B2F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0页 |
3.2.2.2 对烤后C3F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3 对烤后X2F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对烤后C3F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 第32-38页 |
3.2.3.1 对烤后C3F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影响 | 第32页 |
3.2.3.2 对烤后C3F烟叶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3.3 对烤后C3F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影响 | 第34页 |
3.2.3.4 对烤后C3F烟叶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3.5 对烤后C3F烟叶其他类香气物质的影响 | 第36页 |
3.2.3.6 对烤后C3F烟叶香气总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4 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等级部位结构的影响 | 第38-39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39-45页 |
4.1 讨论 | 第39-43页 |
4.1.1 种植密度和顶、脚叶优化措施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39页 |
4.1.2 种植密度和顶、脚叶优化措施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3 种植密度和顶、脚叶优化措施对烤烟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 第40-42页 |
4.1.4 种植密度和顶、脚叶优化措施对经济性状、等级部位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结论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