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复合混凝剂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水体富营养化 | 第9页 |
·藻类的特征及其危害 | 第9-12页 |
·藻类的一般特征 | 第9-10页 |
·蓝藻及铜绿微囊藻的生物性特征 | 第10-11页 |
·饮用水中藻类的危害 | 第11-12页 |
·藻类的去除方法 | 第12-16页 |
·物理除藻法 | 第12-13页 |
·化学除藻法 | 第13-16页 |
·生物法除藻 | 第16页 |
·混凝沉淀除藻 | 第16-23页 |
·混凝机理介绍 | 第16-18页 |
·混凝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铁盐混凝剂的特性 | 第20-22页 |
·含藻水的混凝特性 | 第22页 |
·铁盐复合混凝剂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磁性纳米颗粒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课题的意义及内容 | 第24-25页 |
·课题意义 | 第24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25-32页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主要药品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铜绿微囊藻的培养方法 | 第26-27页 |
·混凝实验 | 第27-28页 |
·藻类检测方法 | 第28-29页 |
·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 第29-31页 |
·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3 混凝剂的制备与表征 | 第32-40页 |
·混凝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2页 |
·PFC、MPFC和磁流体悬液的制备 | 第32-33页 |
·混凝剂的表征 | 第33-39页 |
·磁性纳米颗粒的电镜表征 | 第33-34页 |
·磁性纳米颗粒零电点的测定 | 第34-35页 |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35-36页 |
·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36-38页 |
·Fe的形态分布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混凝除藻实验 | 第40-53页 |
·不同pH和混凝剂投加量下的混凝行为 | 第40-42页 |
·不同离子强度下的混凝行为 | 第42-43页 |
·絮体沉降速率 | 第43-46页 |
·天然有机物存在下的混凝效果 | 第46-49页 |
·微囊藻毒素的混凝去除效果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5 混凝机理分析 | 第53-60页 |
·PFC的混凝机理研究 | 第53-54页 |
·MPFC的混凝机理研究 | 第54-58页 |
·磁性纳米颗粒对铜绿微囊藻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54-56页 |
·MPFC的混凝除藻机理 | 第56-58页 |
·磁性纳米颗粒的影响 | 第58-59页 |
·对絮体沉降速率的影响 | 第58页 |
·对NOM去除的影响 | 第58页 |
·对微囊藻毒素去除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