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改性黏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23页
   ·重金属离子的来源与危害第9-11页
     ·铬污染来源与危害第9-10页
     ·镉污染来源与危害第10-11页
     ·镍污染来源与危害第11页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第11-12页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第12-15页
     ·六价铬的治理方法第12-14页
     ·金属阳离子的治理方法第14-15页
   ·粘土的组成及其应用第15-18页
     ·粘土矿物的结构及性质第15-17页
     ·粘土在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第17-18页
   ·粘土的改性方法及应用第18-20页
     ·活化改性第18-19页
     ·焙烧改性第19页
     ·有机物改性第19页
     ·交联改性第19-20页
   ·大连红粘土概述第20-21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第21-23页
2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23-28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3-24页
     ·实验仪器第23页
     ·实验试剂第23-24页
   ·Cr(Ⅵ)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第24-26页
     ·主要实验试剂第24-25页
     ·实验原理第25页
     ·Cr(Ⅵ)的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5-26页
     ·Cr(Ⅵ)的浓度测定第26页
   ·镉、镍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第26-27页
     ·实验原理第26页
     ·镉、镍元素浓度的测定第26-27页
   ·吸附量和去除率的计算方法第27-28页
3 改性黏土的制备及与原土吸附性能比较第28-35页
   ·改性黏土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8-32页
     ·黏土的用量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第28-29页
     ·Fe~(3+)/OH~-(摩尔比)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第29-30页
     ·温度对吸附剂制备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粘土的选择实验第31-32页
     ·改性黏土的最终制备过程第32页
   ·改性黏土和原土的吸附性能比较第32-33页
     ·对Cr(Ⅵ)的吸附性能比较第32-33页
     ·对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性能比较第33页
   ·小结第33-35页
4 改性黏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5-44页
   ·改性黏土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5-39页
     ·时间对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影响第35-36页
     ·初始pH对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影响第36-37页
     ·温度对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影响第37页
     ·Cr(Ⅵ)初始浓度对改性黏土吸附的影响第37-38页
     ·改性黏土对Cr(Ⅵ)最大吸附量的确定第38-39页
   ·改性黏土对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第39-42页
     ·反应时间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39-40页
     ·初始pH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40-41页
     ·温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41页
     ·初始浓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第41-42页
   ·小结第42-44页
5 改性黏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第44-66页
   ·基本吸附理论第44-47页
     ·吸附动力学理论第44-45页
     ·吸附热力学理论第45-47页
   ·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研究第47-51页
     ·不同浓度下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第47-49页
     ·不同温度下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动力学第49-51页
   ·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研究第51-53页
     ·改性黏土对Cr(Ⅵ)的吸附等温线第51-52页
     ·改性黏土吸附Cr(Ⅵ)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第52-53页
   ·改性黏土吸附Cd~(2+)的动力学研究第53-56页
     ·不同浓度下改性黏土吸附Cd~(2+)的动力学第53-55页
     ·不同温度下改性黏土吸附Cd~(2+)的动力学第55-56页
   ·改性黏土吸附Cd~(2+)的热力学研究第56-59页
     ·改性黏土对Cd~(2+)的吸附等温线第56-58页
     ·改性黏土吸附Cd~(2+)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第58-59页
   ·改性黏土吸附Ni~(2+)的动力学研究第59-62页
     ·不同浓度下改性黏土吸附Ni~(2+)的动力学第59-60页
     ·不同温度下改性黏土吸附Ni~(2+)的动力学第60-62页
   ·改性黏土吸附Ni~(2+)的热力学研究第62-64页
     ·改性黏土对Ni~(2+)的吸附等温线第62-63页
     ·改性黏土吸附Ni~(2+)的热力学参数确定第63-64页
   ·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子河观—葠河段水质改善调控技术研究
下一篇:磁性复合混凝剂去除铜绿微囊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