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政治制度论文--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

行政执法的公民参与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导论第11-18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2页
    (二) 研究意义第12页
        1. 理论意义第12页
        2. 现实意义第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四) 写作框架第16页
    (五)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六) 创新之处第17-18页
二、公民参与行政执法概述第18-25页
    (一) 基本概念界定第18-19页
        1. 公民参与第18页
        2. 行政执法第18-19页
    (二) 公民参与行政执法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1. 治理理论第19-20页
        2. 民主行政理论第20页
    (三) 公民参与行政执法的重要意义第20-25页
        1. 有利于监督执法机关,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第21页
        2. 保障公共行政民主性,促进依法行政第21-22页
        3. 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执法目的第22-23页
        4. 有利于提高行政行为的接受程度第23-25页
三、公民参与行政执法现状第25-31页
    (一) 公民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律保障第25-27页
    (二) 公民参与行政执法的主要途径第27-31页
        1. 公民参与行政执法决策的途径第27-28页
        2. 公民参与行政执法实施的途径第28-31页
四、公民参与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1-36页
    (一) 公民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执法效果不够显著第31-32页
    (二) 公民参与意识淡薄,对权利救济认识不清晰第32页
    (三) 公民参与渠道狭窄,利益表达路径不通畅第32-33页
    (四) 公民参与制度不健全,利益诉求缺乏足够保障第33-34页
    (五) 行政特权思想尚存,对公民参与重视不够第34-36页
五、加强和改善公民参与执政执法的对策建议第36-42页
    (一) 提高公民在行政执法中的参与度第36-37页
        1. 培养公民主体意识,增强参与行政执法的主动性第36页
        2. 加强培养锻炼,提升参与行政执法的能力第36-37页
    (二)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第37-39页
        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第37-38页
        2. 完善行政执法听证制度第38页
        3. 完善公民参与的救济制度第38-39页
    (三) 拓宽公民参与行政执法的渠道第39-40页
        1. 加强电子政府的建设第39-40页
        2. 规范大众媒体的舆论监督第40页
    (四) 破除行政特权思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vantEdge FEM的高速钢丝锥攻丝过程的仿真与参数优化
下一篇:风力机叶片层合阻尼结构建模及抑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