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地貌学论文--海岸地貌论文

近70年中国大陆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8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1.1.1 选题背景与依据第16-17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2 指示海岸线的定义、空间位置与分类第18-20页
        1.2.1 指示海岸线的定义和空间位置第18-19页
        1.2.2 指示海岸线的分类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第20-25页
        1.3.1 国外研究进展与趋势第20-23页
        1.3.2 国内研究进展与趋势第23-25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合分析第25页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25-28页
        1.4.1 研究内容第25-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8-47页
    2.1 中国大陆沿海区域及海岸线概况第28-33页
        2.1.1 中国大陆海岸带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第28-30页
        2.1.2 中国大陆沿海各行政区的地理区位特点及发展优势第30-33页
    2.2 中国大陆海岸带空间单元划分第33-37页
        2.2.1 空间单元划分原则与参考的数据资料第33-35页
        2.2.2 空间单元划分方案第35-37页
    2.3 研究方法第37-47页
        2.3.1 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岸线目视解译原则第37-40页
        2.3.2 岸线提取精度评估方法第40-41页
        2.3.3 岸线分形维数第41-43页
        2.3.4 基于剖面的岸线变化速率第43-45页
        2.3.5 岸线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第45页
        2.3.6 岸线类型多样性指数第45-46页
        2.3.7 区域岸线的动态性与动态度第46-47页
第三章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第47-51页
    3.1 岸线源数据与野外调查数据的收集第47-48页
        3.1.1 遥感影像与地形图收集第47页
        3.1.2 野外调查数据的收集第47-48页
    3.2 岸线数据的提取与分析预处理第48-51页
        3.2.1 岸线提取技术环境与方法第48页
        3.2.2 岸线数据的提取结果及其精度评估第48-50页
        3.2.3 基线制作与剖面线投射第50-51页
第四章 中国大陆岸线时空变化的基本特征第51-64页
    4.1 中国大陆海岸类型的空间分布第51-52页
    4.2 近70年来中国大陆岸线类型结构及类型多样性的变化第52-56页
        4.2.1 全国尺度岸线类型结构与类型多样性的变化第52-53页
        4.2.2 省市区尺度岸线结构及类型多样性的变化第53-56页
    4.3 近70年来中国大陆岸线分形特征的时空变化第56-59页
    4.4 近70年来中国大陆海岸带陆海格局的时空变化第59-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近70年来中国大陆岸线利用程度时空变化特征第64-72页
    5.1 全国尺度岸线利用程度时空动态概况第64-65页
    5.2 省市区尺度岸线利用程度的时空动态第65-66页
    5.3 空间子单元尺度岸线利用程度的时空动态第66-70页
    5.4 大陆岸线开发利用程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0-71页
    5.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近70年来中国大陆岸线位置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第72-83页
    6.1 全国尺度岸线位置的变化趋势第72-73页
        6.1.1 EPR、WLR、LRR速率的交互检验第72页
        6.1.2 全国尺度岸线变化的趋势分析第72-73页
    6.2 省市区尺度岸线位置的变化趋势分析第73-76页
        6.2.1 各省市区岸线位置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第73-74页
        6.2.2 各省市区岸线位置的变化趋势分析第74-76页
    6.3 空间子单元尺度岸线位移的时空特征第76-82页
        6.3.1 空间子单元尺度岸线位置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第76-79页
        6.3.2 空间子单元尺度岸线变化速率的时空特征第79-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七章 近70年来中国大陆岸线的不稳定性分析第83-101页
    7.1 省市区尺度岸线的不稳定性分析第83-91页
    7.2 空间子单元尺度岸线的不稳定性分析第91-99页
    7.3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八章 典型区域的岸线变化研究第101-146页
    8.1 鸭绿江口-沙河河口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01-106页
        8.1.1 研究区概况第101-102页
        8.1.2 近70年来鸭绿江口-沙河河口岸段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02页
        8.1.3 近70年来鸭绿江口-沙河河口岸段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02-104页
        8.1.4 结论第104-106页
    8.2 辽河三角洲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06-111页
        8.2.1 研究区概况第106-107页
        8.2.2 近70年来辽河三角洲岸段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07页
        8.2.3 近70年来辽河三角洲岸段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07-109页
        8.2.4 结论第109-111页
    8.3 辽西走廊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11-116页
        8.3.1 研究区概况第111页
        8.3.2 近70年来辽西走廊岸段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11-112页
        8.3.3 近70年来辽西走廊岸段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12-114页
        8.3.4 结论第114-116页
    8.4 莱州湾南岸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16-121页
        8.4.1 研究区概况第116页
        8.4.2 近70年来莱州湾南岸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16-117页
        8.4.3 近70年来莱州湾南岸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17-119页
        8.4.4 结论第119-121页
    8.5 胶州湾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21-126页
        8.5.1 研究区概况第121-122页
        8.5.2 近70年来胶州湾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22页
        8.5.3 近70年来胶州湾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22-124页
        8.5.4 结论第124-126页
    8.6 海州湾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26-131页
        8.6.1 研究区概况第126-127页
        8.6.2 近70年来海州湾南岸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27页
        8.6.3 近70年来海州湾南岸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27-129页
        8.6.4 结论第129-131页
    8.7 江苏南部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31-136页
        8.7.1 研究区概况第131-132页
        8.7.2 近70年来江苏南部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32页
        8.7.3 近70年来江苏南部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32-134页
        8.7.4 结论第134-136页
    8.8 杭州湾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36-141页
        8.8.1 研究区概况第136-137页
        8.8.2 近70年来杭州湾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37页
        8.8.3 近70年来杭州湾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37-139页
        8.8.4 结论第139-141页
    8.9 钦州至防城港岸段岸线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第141-145页
        8.9.1 研究区概况第141页
        8.9.2 近70年来钦州至防城港海岸带岸线的开发利用情况第141-142页
        8.9.3 近70年来钦州至防城港海岸带岸线位置变化的时空特征第142-144页
        8.9.4 结论第144-145页
    8.10 本章小结第145-146页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第146-149页
    9.1 主要结论第146-147页
    9.2 不足与展望第147-148页
    9.3 本文创新点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项目资助第157-158页
作者简历第158-160页
附图第160-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流行语的自动抽取与翻译技术研究
下一篇:结合NLP技术的汉语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