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燃料电池技术 | 第12页 |
1.2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概述 | 第12-13页 |
1.3 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1.3.1 金属纳米晶的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2 催化剂金属纳米晶的形貌控制 | 第15-16页 |
1.3.3 催化剂载体的合成及其效应 | 第16-17页 |
1.4 研究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2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3 催化剂的物理性质表征 | 第21-23页 |
2.4 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钯铜合金纳米空壳催化剂的合成及电性能的研究 | 第26-38页 |
3.1 催化剂的合成 | 第26-28页 |
3.1.1 氮掺杂碳纳米管的合成 | 第26-27页 |
3.1.2 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钯铜合金纳米立方空壳催化剂的合成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2.1 产物的形貌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3.2.2 催化剂形貌对醇类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3 载体氮掺杂量对催化剂电氧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钯铜合金空壳结构/氮掺杂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合成及醇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38-48页 |
4.1 催化剂的合成 | 第38-40页 |
4.1.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38-39页 |
4.1.2 系列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 第39页 |
4.1.3 钯铜合金/氮掺杂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4.2.1 产品的形貌结构分析 | 第40-43页 |
4.2.2 氮掺杂类型对催化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氮掺杂石墨烯复合铂修饰钯铜合金催化剂的合成及电性能研究 | 第48-56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5.1.1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 第48页 |
5.1.2 Pt-PdCu/NG催化剂的合成 | 第48-49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5.2.1 载体的形貌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5.2.2 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5.2.3 催化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球状钴氮共掺杂碳材料复合Pd催化剂对醇类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 第56-64页 |
6.1 催化剂的合成 | 第56-57页 |
6.1.1 空心球状Co-N-CMs的制备 | 第56-57页 |
6.1.2 球状钴氮共掺杂碳材料复合Pd纳米晶催化剂的合成 | 第57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6.2.1 载体形貌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6.2.2 催化剂形貌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6.2.3 催化剂对醇类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0-63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7.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