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国外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内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3 国外成熟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4 国内成熟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基本概念以及内容 | 第16-17页 |
2.1.2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原理 | 第17页 |
2.1.3 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 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 | 第18-25页 |
2.2.1 成熟度模型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2 几种常用成熟度模型 | 第19-23页 |
2.2.3 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理论 | 第23-24页 |
2.2.4 安全成熟度模型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 第26-39页 |
3.1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的构建 | 第26-30页 |
3.1.1 安全管理成熟度的维度 | 第26页 |
3.1.2 安全管理成熟度的等级 | 第26-28页 |
3.1.3 安全管理成熟度的要素 | 第28-30页 |
3.2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8页 |
3.2.1 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0-31页 |
3.2.2 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1-32页 |
3.2.3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39-50页 |
4.1 安全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3页 |
4.1.1 指标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39页 |
4.1.2 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39-41页 |
4.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1-43页 |
4.2 安全管理成熟度综合评价 | 第43-48页 |
4.2.1 综合评价方法的介绍和选择 | 第43-45页 |
4.2.2 安全管理成熟度灰色综合评价 | 第45-48页 |
4.3 安全管理成熟度改进分析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50-67页 |
5.1 研究实例概况 | 第50页 |
5.2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熟度综合评价 | 第50-63页 |
5.2.1 问卷调查和信度检验 | 第50-52页 |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7页 |
5.2.3 成熟度综合评价 | 第57-63页 |
5.3 成熟度改进分析 | 第63-65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A 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 第71-73页 |
附录B 评价指标相互影响关系调查表 | 第73-75页 |
附录C 评价指标权重统计调查表 | 第75-80页 |
附录D 成熟度等级调查表 | 第80-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