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沈阳为例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8-2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8-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0-21页
        1.2.1 研究目标第20-21页
        1.2.2 研究内容第21页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21-24页
        1.3.1 研究方法第21-24页
        1.3.2 数据来源第24页
    1.4 逻辑路线与论文结构第24-25页
        1.4.1 逻辑路线第24页
        1.4.2 论文结构第24-25页
    1.5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的不足第25-26页
        1.5.1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5页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5-26页
    1.6 相关概念界定第26-29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第29-39页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9-33页
        2.1.1 劳动力迁移理论第29-32页
        2.1.2 前景理论第32-33页
    2.2 文献回顾与述评第33-38页
        2.2.1 就业风险与就业选择行为第33-34页
        2.2.2 社会资本与就业选择行为第34-35页
        2.2.3 人力资本与就业选择行为第35-36页
        2.2.4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非正规就业第36-37页
        2.2.5 文献述评第37-38页
    2.3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选择行为理论分析第39-50页
    3.1 “第二阶段”就业选择第39-40页
    3.2 基于前景理论的就业选择第40-41页
        3.2.1 就业选择中的风险第40页
        3.2.2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就业选择第40-41页
    3.3 就业选择行为数理模型第41-44页
        3.3.1 双重约束条件下的效用函数第41-42页
        3.3.2 引入风险分类第42-44页
    3.4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部门第44-49页
        3.4.1 市场分割与就业部门生成机理第44-48页
        3.4.2 引入行业分割和非经济因素的就业选择第48-49页
    3.5 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特征第50-75页
    4.1 数据来源第50页
        4.1.1 样本选择说明第50页
        4.1.2 调研方法第50页
    4.2 劳动力市场分割测度与描述第50-56页
        4.2.1 劳动力市场分割测度第50-55页
        4.2.2 劳动力市场分割描述第55-56页
    4.3 就业基本特征第56-68页
        4.3.1 务工人员来源地特征第58-60页
        4.3.2 初职就业与现职就业第60-62页
        4.3.3 就业部门特征第62-64页
        4.3.4 就业方式特征第64页
        4.3.5 就业保障情况第64-66页
        4.3.6 就业动机第66-68页
    4.4 就业选择与就业变动特征第68-73页
        4.4.1 就业选择的多属性决策分析第68-70页
        4.4.2 就业变动情况第70-73页
    4.5 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部门选择分析第75-104页
    5.1 就业风险、社会资本与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部门选择第75-77页
        5.1.1 基于前景理论的就业部门选择分析第75-76页
        5.1.2 基于社会资本的就业部门选择分析第76-77页
    5.2 就业风险测算与分类第77-79页
        5.2.1 就业风险测算第77-78页
        5.2.2 就业风险分类第78-79页
    5.3 样本描述与变量设定第79-82页
        5.3.1 样本描述第79-80页
        5.3.2 变量设定第80-82页
    5.4 模型设定与估计第82-95页
        5.4.1 模型设定第82-83页
        5.4.2 OLS估计结果第83-86页
        5.4.3 就业风险的Logit回归方程第86-91页
        5.4.4 社会资本的Logit回归方程第91-92页
        5.4.5 控制变量解释第92-94页
        5.4.6 引入分割因子的就业部门选择第94-95页
    5.5 就业部门选择与收入回报第95-103页
        5.5.1 模型引入第95-96页
        5.5.2 部门工资方程估计第96-98页
        5.5.3 部门人力资本回报第98-100页
        5.5.4 部门工资差异第100-103页
    5.6 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方式选择分析第104-114页
    6.1 就业方式选择理论分析第104-107页
        6.1.1 城市劳动力供需模型第104-106页
        6.1.2 不同就业方式及其伴生的就业福利第106-107页
    6.2 正规部门的非正规就业第107-112页
        6.2.1 样本描述与变量解释第107-109页
        6.2.2 模型估计与检验第109-112页
    6.3 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选择效应研究第114-134页
    7.1 初职与现职就业的依存效应第114-120页
        7.1.1 职业转换矩阵第114-115页
        7.1.2 测算结果第115-116页
        7.1.3 就业的动态考察第116-120页
    7.2 就业稳定性的部门差异第120-124页
        7.2.1 就业稳定程度测算第121-122页
        7.2.2 变量解释、模型设定与估计第122-124页
    7.3 入职门槛、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就业稳定性分析第124-132页
        7.3.1 理论分析第125-126页
        7.3.2 样本描述与变量设定第126-129页
        7.3.3 计量模型检验第129-132页
    7.4 小结第132-134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134-148页
    8.1 主要结论第134-136页
        8.1.1 就业基本特征第134-135页
        8.1.2 就业部门选择特征第135页
        8.1.3 就业方式选择特征第135-136页
        8.1.4 就业选择效应特征第136页
    8.2 研究启示第136-139页
        8.2.1 就业选择的局限性第136-137页
        8.2.2 “弱关系”网络的运用第137页
        8.2.3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融合与心理隔合第137-138页
        8.2.4 就业培训供需脱节第138-139页
    8.3 政策建议第139-146页
        8.3.1 通过产业释放城市就业需求空间第140-142页
        8.3.2 建构公平就业政策消弥行业分割第142-144页
        8.3.3 通过职业培训增强就业主动性第144-145页
        8.3.4 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稳定就业第145-146页
    8.4 研究展望第146-148页
        8.4.1 多学科分析视角相互融合第146页
        8.4.2 扩大研究模型的解释张力第146-147页
        8.4.3 人力资本的分化和深化第147-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附录第156-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情况第168-169页
尾注第169-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秘史》社会制度名称研究
下一篇:德·米格玛尔道德题材剧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