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共产主义理论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6-28页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7-26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一章 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第28-56页
    第一节 人、劳动与自然界第28-41页
        一、自然界是逻辑的起点第29-31页
        二、劳动与自然界的改变第31-32页
        三、自然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本质认识第32-34页
        四、制造机器是改变自然的完成第34-35页
        五、劳动与生产的差异第35-37页
        六、劳动力与生产力第37-38页
        七、机器与“巨大的自然力”第38-39页
        八、“使用价值”与劳动过程第39-41页
    第二节 劳动过程与社会联系第41-47页
        一、劳动过程、简单社会联系与分工第41-44页
        二、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第44-45页
        三、自然科学家在共同劳动中的存在第45-46页
        四、“种属能力”与“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第46-47页
    第三节 劳动过程理论中的“绝对”第47-56页
        一、“整个自然界”是劳动过程的对象第48-50页
        二、“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第50-52页
        三、“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第52-56页
第二章 马克思的社会形式理论(一):“劳动产品是目的”与社会形式的逻辑关系第56-103页
    第一节“劳动产品是目的”能否构成社会形式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思想史的一个简单考察第57-72页
        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第57-61页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为了生活”第61-64页
        三、《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的需要与私有权第64-72页
    第二节 《资本论》及其手稿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中的“劳动产品是目的”第72-86页
        一、“劳动产品是目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第73-79页
        二、“劳动产品是目的”的变形(一):“价值是目的”的根本意味第79-83页
        三、“劳动产品是目的”的变形(二):工人以使用价值为目的而只能得到维持生存的使用价值第83-84页
        四、马克思思想前后期对“使用价值是目的”与“价值是目的”逻辑关系的不同理解第84-86页
    第三节“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论的成因、意义及其问题第86-103页
        一、“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论的成因——劳动价值论第87-90页
        二、劳动过程与社会形式的区分第90-92页
        三、“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也是自然界第92-94页
        四、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一):资本主义起源于暴力第94-97页
        五、劳动者与劳动条件的分离(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第97-99页
        六、一个问题:“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内部如何产生私有权第99-103页
第三章 马克思的社会形式理论(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第103-134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生:社会关系的初始变化第104-113页
        一、“值”与社会内部分工第104-106页
        二、“值”、价值与抽象劳动第106-109页
        三、抽象劳动凝结为货币第109-111页
        四、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同工人的对立第111-113页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与劳动过程第113-124页
        一、劳动力的集结、劳动过程的划分与社会联系的创造第114-116页
        二、资本主义与自然科学第116-118页
        三、机器与大工业第118-121页
        四、大工业与脑体分工第121-122页
        五、资本主义与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第122-124页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与“绝对”第124-134页
        一、外部自然的彻底改造第124-126页
        二、社会联系的全球化第126-127页
        三、资本主义与“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第127-134页
第四章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第134-151页
    第一节“劳动产品是目的”与“劳动本身是目的”第134-140页
        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物质力量”与“人的完全回复”第135-136页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存”与“自主活动”第136-137页
        三、《资本论》中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与“重建个人所有制”第137-140页
    第二节 社会联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革命第140-146页
        一、资本-货币-价值的消灭第141-142页
        二、脑体分工的消灭第142-143页
        三、人对自然界的支配关系的确立第143-144页
        四、“土地”——一个异质性的因素第144-146页
    第三节“自由王国”与“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第146-151页
        一、四种统一关系与“自由王国”第146-149页
        二、共产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第149-151页
结语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1页
致谢第161-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泳沉积法制备钛酸钡涂层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FPGA的高速串行CMOS工业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