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西段西功卡和卡力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1页 |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 第11-12页 |
1.3 区域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区域地质研究 | 第12-14页 |
1.3.2 综合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9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7-18页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8-24页 |
2.2.1 新元古界 | 第21页 |
2.2.2 二叠系 | 第21-22页 |
2.2.3 三叠系 | 第22-23页 |
2.2.4 侏罗系 | 第23-24页 |
2.2.5 新近系 | 第24页 |
2.2.6 第四系 | 第24页 |
2.3 区域构造 | 第24-27页 |
2.3.1 苦海—兴海蛇绿混杂岩带 | 第25-26页 |
2.3.2 西秦岭造山带(西段) | 第26-27页 |
2.4 区域侵入岩 | 第27-29页 |
第3章 三叠纪侵入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 | 第29-47页 |
3.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3.1.1 样品采集 | 第29页 |
3.1.2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3.2 岩体地质和岩相学特征 | 第31-33页 |
3.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40页 |
3.3.1 西功卡岩体 | 第33-37页 |
3.3.2 卡力岗岩体 | 第37-40页 |
3.4 岩石形成时代 | 第40-47页 |
3.4.1 西功卡岩体 | 第40-42页 |
3.4.2 卡力岗岩体 | 第42-47页 |
第4章 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 | 第47-55页 |
4.1 岩石成因 | 第47-49页 |
4.2 构造环境 | 第49-51页 |
4.3 区域构造意义 | 第51-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