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采空区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采空区与道路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采空区地基治理与采空区形态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工程概况 | 第16-24页 |
2.1 交通概况 | 第16页 |
2.2 道路塌陷段路基横断面图 | 第16-17页 |
2.3 地形地貌及塌陷位置介绍 | 第17-19页 |
2.4 地质工程钻探 | 第19-20页 |
2.5 气象水文条件 | 第20-22页 |
2.5.1 气象条件 | 第20-21页 |
2.5.2 水文条件 | 第21-22页 |
2.6 煤矿开采及采空区处治介绍 | 第22-24页 |
3 采空区的探测试验与分类 | 第24-30页 |
3.1 探测方法及处治技术介绍 | 第24页 |
3.2 采空区探测试验 | 第24-27页 |
3.3 道路采空区相对位置分类 | 第27-30页 |
4 采空区注浆处治分析 | 第30-45页 |
4.1 采空区注浆处治技术 | 第30-33页 |
4.1.1 注浆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4.1.2 注浆技术条件要求 | 第32-33页 |
4.2 注浆法处治目的及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4.2.1 模型地层的划分 | 第33-34页 |
4.2.2 模型几何尺寸及参数 | 第34-35页 |
4.2.3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5页 |
4.3 模拟计算 | 第35-45页 |
4.3.1 注浆法处理后的沉降结果 | 第35-43页 |
4.3.2 注浆法处理后的总体性分析 | 第43页 |
4.3.3 注浆法经济效益分析 | 第43-45页 |
5 采空区强夯法处理分析 | 第45-59页 |
5.1 采空区强夯处治技术及目的 | 第45-49页 |
5.1.1 探测采空区位置及夯击处治目的 | 第45页 |
5.1.2 强夯方案设计 | 第45-47页 |
5.1.3 强夯法处治采空区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 第47页 |
5.1.4 夯击处理 | 第47-49页 |
5.2 数值模拟计算 | 第49-54页 |
5.2.1 强夯法夯锤点位布置图 | 第49页 |
5.2.2 强夯法震动频率的选取 | 第49-50页 |
5.2.3 强夯法影响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5.3 采空区对比综合处治 | 第54-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