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表观遗传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1.1.1 表观遗传学理论 | 第14-16页 |
1.1.2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2 抑郁及其表观遗传学研究 | 第19-26页 |
1.2.1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第19-24页 |
1.2.2 抑郁症的表观遗传学关联研究 | 第24-26页 |
1.3 缰核与抑郁症 | 第26-28页 |
1.3.1 缰核的结构和神经联系 | 第26页 |
1.3.2 缰核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4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2.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28-29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1.3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41页 |
2.2.1 外侧缰核的定位及微量注射 | 第30-31页 |
2.2.2 行为学实验 | 第31-32页 |
2.2.3 组织学鉴定 | 第32页 |
2.2.4 Golgi染色观察缰核神经元形态 | 第32-33页 |
2.2.5 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抑郁模型的制备 | 第33页 |
2.2.6 Real-time q PCR | 第33-36页 |
2.2.7 Me DIP(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的实验步骤 | 第36-41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41-42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2-52页 |
3.1 外侧缰核神经元形态的观察 | 第42-44页 |
3.2 外侧缰核内微量注射 5-aza D诱导大鼠快感缺失 | 第44-45页 |
3.3 外侧缰核微量注射 5-aza D增加核团内兴奋关联基因的表达 | 第45-47页 |
3.3.1 用于real-time PCR的m RNA引物的特异性确定 | 第45-46页 |
3.3.2 外侧缰核微量注射 5-aza D增加核团内兴奋关联基因的表达 | 第46-47页 |
3.3.3 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real-time PCR扩增产物的大小 | 第47页 |
3.4 外侧缰核微量注射 5-aza D后Cam K2b及NR3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检测 | 第47-52页 |
3.4.1 用于Me DIP-q PCR的Cam K2b和NR3C1基因启动子区域引物的特异性确定 | 第47-49页 |
3.4.2 Me DIP-q PCR检测 5-aza D对LHb内Cam K2b、NR3C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3 验证基因启动子区域DNA引物扩增后产物的大小 | 第50-5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2-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