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溶菌酶蛋白质内部空间远程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3页
    1.1 前言第10-11页
    1.2 蛋白质结构与别构效应第11-14页
    1.3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4-17页
        1.3.1 发展历史第15-16页
        1.3.2 应用领域和局限性第16-17页
        1.3.3 生物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7页
    1.4 相关性分析第17-21页
        1.4.1 皮尔逊相关系数第18页
        1.4.2 循环相关系数第18-19页
        1.4.3 互信息第19-20页
        1.4.4 交互信息第20-21页
    1.5 HEWL简介第21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23-28页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第23页
    2.2 主链二面角及残基编号第23-24页
    2.3 主链二面角角度分布第24页
    2.4 主链二面角之间的距离第24-25页
    2.5 基于主链二面角的相关性分析第25-27页
        2.5.1 循环相关系数的计算第25页
        2.5.2 互信息的计算第25-26页
        2.5.3 交互信息的计算第26页
        2.5.4 子数据集互信息差异矩阵第26-27页
    2.6 基于残基的互信息计算第27页
    2.7 三维结构展示第27-28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28-46页
    3.1 HEWL结构第28-29页
    3.2 主链二面角角度分布第29-30页
    3.3 主链二面角之间的距离第30-31页
    3.4 基于主链二面角的相关性分析第31-36页
        3.4.1 CCC计算结果第31页
        3.4.2 MI计算结果第31-32页
        3.4.3 MI与CCC第32-33页
        3.4.4 MI与距离第33-34页
        3.4.5 MI与二级结构第34-36页
    3.5 主链二面角子数据集的相关性分析第36-38页
        3.5.1 MI差异第36页
        3.5.2 MI差异在距离上的分布第36-38页
    3.6 主链二面角的II第38-41页
        3.6.1 Ⅱ与子数据集MI差异第38-39页
        3.6.2 Ⅱ与空间结构位置第39-41页
    3.7 残基间互信息第41-43页
        3.7.1 MI计算结果第41-42页
        3.7.2 MI与空间结构位置第42-43页
    3.8 调节位点预测第43-46页
第4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4.1 结论第46页
    4.2 创新点第46页
    4.3 后续研究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后记和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劳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下一篇: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