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4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22-23页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2.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概述 | 第24-31页 |
2.1 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2.1.1 课程的概念 | 第24页 |
2.1.2 职业教育课程 | 第24-25页 |
2.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第25-26页 |
2.2.1 人才培养类型 | 第25页 |
2.2.2 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 第25-26页 |
2.3 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 第26-28页 |
2.3.1 课程体系的基本类型 | 第26-27页 |
2.3.2 行动体系课程的框架 | 第27-28页 |
2.4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 第28-29页 |
2.4.1 课程开发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 | 第28-29页 |
2.4.2 课程开发要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 第29页 |
2.4.3 课程开发要以个性发展为纽带 | 第29页 |
2.5 数控加工“三三五”课程体系的构建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智能制造相关企业数控加工人才需求调研 | 第31-44页 |
3.1 调研背景 | 第31-32页 |
3.2 调研目的 | 第32页 |
3.3 调研对象及方向 | 第32-33页 |
3.3.1 调研对象 | 第32-33页 |
3.3.2 调研方向 | 第33页 |
3.4 调研方法 | 第33-34页 |
3.5 岗位和岗位群调研 | 第34-40页 |
3.5.1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 第34-36页 |
3.5.2 数控加工专业岗位类型及收入情况 | 第36-37页 |
3.5.3 数控加工岗位群调研 | 第37-40页 |
3.6 企业对学校教学改革建议及未来岗位需求预测 | 第40-43页 |
3.6.1 企业对学校教学改进的建议 | 第40-41页 |
3.6.2 未来岗位需求预测 | 第41-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智能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 | 第44-53页 |
4.1 智能制造技术及其发展状况 | 第44-46页 |
4.1.1 智能制造技术的定义 | 第44页 |
4.1.2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44-45页 |
4.1.3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 | 第45-46页 |
4.2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分析 | 第46-48页 |
4.2.1 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 | 第47页 |
4.2.2 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特征。 | 第47页 |
4.2.3 PLM将成为智能制造的必备要素 | 第47-48页 |
4.2.4 系统性创新和多样化应用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 | 第48页 |
4.3 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发展现状 | 第48-51页 |
4.3.1 机器人固定式 | 第48-50页 |
4.3.2 机器人移动式 | 第50-51页 |
4.4 “三三五”数控加工课程体系的课程的选择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智能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 第53-70页 |
5.1 课程体系的概念 | 第53页 |
5.2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目标 | 第53-56页 |
5.2.1 数控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 第53-54页 |
5.2.2 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 第54-55页 |
5.2.3 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步骤 | 第55-56页 |
5.3 数控加工行动导向核心课程开发 | 第56-63页 |
5.3.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 第56-59页 |
5.3.2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第59-62页 |
5.3.3 学习领域转换 | 第62-63页 |
5.4 数控加工专业“三三五”课程体系具体构建 | 第63-67页 |
5.4.1 数控加工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分析 | 第63-64页 |
5.4.2 数控加工“三三五”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 第64-67页 |
5.5 “三三五”课程体系阶段性实施成效 | 第67-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获奖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