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1.1 生活压力 | 第9-14页 |
1.1.1 研究历程 | 第9-10页 |
1.1.2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1.3 生活压力和日常生活压力 | 第11-12页 |
1.1.4 大学生生活压力源以及群体特征 | 第12-13页 |
1.1.5 测量工具 | 第13-14页 |
1.2 心理弹性 | 第14-22页 |
1.2.1 研究历程 | 第14-16页 |
1.2.2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2.3 理论模型 | 第17-19页 |
1.2.4 群体特征 | 第19-21页 |
1.2.5 测量工具 | 第21-22页 |
1.3 学习适应 | 第22-25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22页 |
1.3.2 群体特征 | 第22-23页 |
1.3.3 测量工具 | 第23-24页 |
1.3.4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1.4 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 | 第25-27页 |
1.5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5.1 心理弹性促进学习适应的中介机制研究问题 | 第27页 |
1.5.2 以往研究结论的跨文化适应问题 | 第27-29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29-31页 |
2.1 选题背景和来源 | 第29-30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2.3.2 现实意义 | 第30-31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1-34页 |
3.1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3.1.1 大学生生活压力问卷 | 第31页 |
3.1.2 成人心理弹性量表 | 第31-32页 |
3.1.3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 | 第32页 |
3.2 研究被试 | 第32-33页 |
3.3 施测过程 | 第33页 |
3.4 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4-45页 |
4.1 西藏地区大学生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 | 第34-36页 |
4.1.1 生活压力的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4.1.2 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 | 第35页 |
4.1.3 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 | 第35-36页 |
4.2 不同背景下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的差异检验 | 第36-41页 |
4.2.1 生活压力的差异检验 | 第36-38页 |
4.2.2 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 | 第38-39页 |
4.2.3 学习适应的差异检验 | 第39-41页 |
4.3 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 | 第41-45页 |
4.3.1 生活压力和心理弹性 | 第41-42页 |
4.3.2 生活压力和学习适应 | 第42-43页 |
4.3.3 心理弹性和学习适应 | 第43-44页 |
4.3.4 心理弹性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检验 | 第44-45页 |
5 讨论 | 第45-58页 |
5.1 西藏地区大学生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 | 第45-47页 |
5.1.1 生活压力的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5.1.2 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 | 第46页 |
5.1.3 学习适应的基本情况 | 第46-47页 |
5.2 不同背景下西藏地区大学生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的差异 | 第47-54页 |
5.2.1 生活压力的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5.2.2 心理弹性的差异分析 | 第49-52页 |
5.2.3 学习适应的差异分析 | 第52-54页 |
5.3 西藏地区大学生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的关系 | 第54-58页 |
5.3.1 生活压力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 第54-55页 |
5.3.2 生活压力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 第55页 |
5.3.3 心理弹性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 第55-56页 |
5.3.4 生活压力、心理弹性、学习适应三者的关系 | 第56-57页 |
5.3.5 局限与展望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