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建筑人才概况 | 第11-13页 |
1.2.1 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建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实体建筑结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总体设计 | 第17-23页 |
2.1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总体布局规划 | 第17页 |
2.2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展示节点分布 | 第17-18页 |
2.3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4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展示设计 | 第20-21页 |
2.4.1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节点施工流程展示设计 | 第20页 |
2.4.2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内部配筋展示设计 | 第20-21页 |
2.5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助学设计 | 第21-23页 |
2.5.1 挂牌助学 | 第21页 |
2.5.2 多媒体助学 | 第21页 |
2.5.3 实践操作助学 | 第21-23页 |
第3章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地基与基础节点设计 | 第23-37页 |
3.1 井点降水 | 第23-26页 |
3.1.1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 | 第23页 |
3.1.2 轻型井点降水构造展示点 | 第23页 |
3.1.3 轻型井点降水现场施工注意事项及技能考核项目设置 | 第23-26页 |
3.2 土钉墙支护 | 第26-28页 |
3.2.1 土钉墙支护展示设计 | 第26-27页 |
3.2.2 土钉墙构造展示及远景构想 | 第27页 |
3.2.3 土钉抗拔试验 | 第27-28页 |
3.3 地下连续墙 | 第28-29页 |
3.3.1 地下连续墙构造展示设计 | 第28-29页 |
3.3.2 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现场检验操作 | 第29页 |
3.4 人工挖孔灌注桩 | 第29-30页 |
3.4.1 人工挖孔灌注桩展示设计 | 第29-30页 |
3.4.2 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措施展示 | 第30页 |
3.5 其他桩基础展示设计 | 第30页 |
3.6 砖基础展示设计 | 第30-31页 |
3.6.1 砖基础构造展示设计 | 第31页 |
3.7 独立基础展示设计 | 第31-34页 |
3.7.1 独立基础构造展示设计 | 第31-32页 |
3.7.2 独立基础结构设计 | 第32-34页 |
3.8 地下室相关结构构造展示 | 第34-37页 |
3.8.1 地下室后浇带构造展示设计 | 第34-35页 |
3.8.2 地下室防水结构构造展示 | 第35-36页 |
3.8.3 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杆构造展示 | 第36-37页 |
第4章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主体工程节点设计 | 第37-53页 |
4.1 砌体结构展示设计 | 第37-41页 |
4.1.1 承重砖墙展示设计 | 第37-38页 |
4.1.2 砌体接槎构造展示设计 | 第38页 |
4.1.3 构造柱和圈梁构造展示设计 | 第38-39页 |
4.1.4 多孔砖墙和斜砖构造展示设计 | 第39-40页 |
4.1.5 加气块填充墙构造展示设计 | 第40-41页 |
4.2 混凝土结构展示设计 | 第41-47页 |
4.2.1 钢筋工程 | 第41-45页 |
4.2.2 混凝土工程 | 第45-46页 |
4.2.3 模板工程 | 第46-47页 |
4.3 钢结构展示设计 | 第47-48页 |
4.3.1 轻钢住宅展示设计 | 第47-48页 |
4.3.2 轻钢厂房、重钢厂房展示设计 | 第48页 |
4.4 脚手架和支模架展示设计 | 第48-53页 |
4.4.1 扫地杆和立杆底座或垫块展示设计 | 第49-50页 |
4.4.2 连墙件和剪刀撑展示设计 | 第50-51页 |
4.4.3 临时通道展示设计 | 第51页 |
4.4.4 型钢悬挑脚手架展示设计 | 第51-52页 |
4.4.5 支模架展示设计 | 第52-53页 |
第5章 实体建筑结构模型建筑屋面展示设计 | 第53-57页 |
5.1 平屋顶展示设计 | 第53-55页 |
5.1.1 平屋面防水构造展示设计 | 第53-54页 |
5.1.2 女儿墙和泛水构造展示设计 | 第54-55页 |
5.2 坡屋顶展示设计 | 第55-57页 |
5.2.1 木质基层坡屋顶展示设计 | 第55-56页 |
5.2.2 钢筋混凝土基层坡屋顶展示设计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