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蛋白质—配体对接关键计算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18-22页
        1.2.1 对接柔性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第18-20页
        1.2.2 对接结合位点预测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第20-21页
        1.2.3 蛋白质结构计算问题相关的数据库第21-22页
    1.3 研究内容第22-24页
        1.3.1 蛋白质-配体对接局部柔性的优化第22-23页
        1.3.2 蛋白质-配体对接骨架柔性的优化第23页
        1.3.3 蛋白质-配体对接全原子柔性的优化第23-24页
        1.3.4 蛋白质-配体对接结合位点的判定第24页
    1.4 解决方案第24-28页
        1.4.1 局部柔性区域优化转化为loop结构采样第24-25页
        1.4.2 蛋白质二面角的预测实现骨架柔性的优化第25-26页
        1.4.3 结构重构实现全原子柔性的优化第26页
        1.4.4 使用递归神经网络预测对接结合位点第26-28页
    1.5 本文结构第28-30页
第二章 面向蛋白质loop建模的局部柔性优化第30-41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基于循环坐标下降法的柔性区域建模第31-33页
        2.2.1 loop闭合的简介第31-32页
        2.2.2 两阶段循环坐标下降法(CCD~2)的设计第32-33页
    2.3 柔性区域建模方法LMbCCD~2的设计第33-34页
    2.4 实验与分析第34-39页
        2.4.1 loop闭合的性能分析第34-36页
        2.4.2 CCD~2方法对loop拓扑结构的性能控制第36-37页
        2.4.3 LMbCCD~2采样方法在蛋白质柔性对接中的应用第37-39页
    2.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面向蛋白质二面角预测的骨架柔性优化第41-63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蛋白质二面角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第42-50页
        3.2.1 深度神经网络(DNN)第44-45页
        3.2.2 深度受限玻尔茨曼机(DRBM)第45-47页
        3.2.3 深度递归神经网络(DRNN)第47-48页
        3.2.4 深度递归受限玻耳茨曼机(DReRBM)第48-50页
    3.3 验证实验第50-55页
        3.3.1 实验数据第50页
        3.3.2 数据特征第50-52页
        3.3.3 递归神经网络的变长处理方式第52-53页
        3.3.4 面向深度学习模型的特征编码方式第53-54页
        3.3.5 实验设计第54-55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55-62页
        3.4.1 不同特征组合的性能比较分析第55-57页
        3.4.2 不同窗口大小的性能比较分析第57-58页
        3.4.3 递归神经网络中记忆长短的性能比较第58-60页
        3.4.4 独立测试集上不同方法之间的性能比较第60-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面向蛋白质结构重构的全原子柔性优化第63-77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基于模板的蛋白质结构重构模型第63-66页
        4.2.1 模型的理论分析第63-65页
        4.2.2 模型的设计第65-66页
    4.3 验证实验第66-69页
        4.3.1 实验数据第66页
        4.3.2 评价标准第66-67页
        4.3.3 方法设计第67-69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9-75页
        4.4.1 与MODELLER的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9-72页
        4.4.2 三种基于模板的建模方法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2-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蛋白质-配体对接结合位点预测第77-93页
    5.1 引言第77页
    5.2 蛋白质-配体对接结合位点预测模型第77-80页
        5.2.1 模型的理论分析第77-79页
        5.2.2 模型的设计第79-80页
    5.3 验证实验第80-85页
        5.3.1 数据与特征第80-84页
        5.3.2 实验设计第84-8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85-91页
        5.4.1 LSTM与RNN在蛋白质二面角预测问题上的比较第85-86页
        5.4.2 LSTM对蛋白质-配体对接结合位点预测的结果分析第86-89页
        5.4.3 RNN与其它机器学习方法的对比分析第89-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3-98页
    6.1 工作总结第93-96页
    6.2 研究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玉米市场行情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