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镍及镍钴合金在高压CO2/表面活性剂/电镀液微乳液体系中的电沉积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单金属及合金电沉积原理 | 第14-18页 |
1.3.1 电沉积基本原理 | 第14页 |
1.3.2 金属电沉积过程 | 第14-17页 |
1.3.3 合金电沉积原理 | 第17-18页 |
1.4 国内外概况 | 第18-24页 |
1.4.1 传统镍及镍钴合金简述 | 第18-19页 |
1.4.2 脉冲电镀 | 第19-20页 |
1.4.3 SNP技术 | 第20-24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4-26页 |
1.5.1 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1.5.2 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3页 |
2.1 实验试剂与药品 | 第26-27页 |
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 第27-29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27-29页 |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9-31页 |
2.3.1 电镀液的配制 | 第29-30页 |
2.3.2 高压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发泡稳泡性能观察 | 第30-31页 |
2.3.3 样品的镀前处理 | 第31页 |
2.3.4 金属镍及镍钴合金的电沉积 | 第31页 |
2.4 测试方法 | 第31-33页 |
2.4.1 金属镍及镍钴合金镀层表面形貌观察 | 第31页 |
2.4.2 金属镍及镍钴合金镀层显微硬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3 金属镍及镍钴合金镀层塔费尔曲线的测定 | 第32页 |
2.4.4 金属镍及镍钴合金镀层晶粒尺寸的测定 | 第32页 |
2.4.5 镍钴合金镀层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3.3.1 A系列表面活性剂性能观察 | 第34-36页 |
3.3.2 B系列表面活性剂性能观察 | 第36-37页 |
3.3.3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镍镀层的影响 | 第37-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镍的电沉积 | 第45-50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镍钴合金电沉积 | 第50-69页 |
5.1 引言 | 第50-5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1-67页 |
5.2.1 体系压强的影响 | 第51-55页 |
5.2.2 电镀液体积分率的影响 | 第55-59页 |
5.2.3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59-63页 |
5.2.4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63-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