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波形膨胀节简介 | 第10-11页 |
1.1.2 Ω形波纹管的发展 | 第11页 |
1.1.3 Ω波形膨胀节的应用以及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2 波纹管的设计方法与标准 | 第11-13页 |
1.2.1 波纹管的分析方法 | 第12页 |
1.2.2 波纹管的设计标准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Ω波纹管设计标准研究分析 | 第17-26页 |
2.1 EJMA简介 | 第17页 |
2.2 EJMA中Ω波纹管设计和评定标准 | 第17-23页 |
2.2.1 Ω波纹管内压设计标准 | 第17-21页 |
2.2.2 Ω波纹管位移应力计算 | 第21页 |
2.2.3 Ω波纹管疲劳寿命计算 | 第21-22页 |
2.2.4 Ω波纹管限制设计内压计算 | 第22页 |
2.2.5 设计波纹管的应力评定标准 | 第22-23页 |
2.3 Ω波纹管外压设计标准 | 第23-25页 |
2.3.1 外压设计标准 | 第23页 |
2.3.2 子午向薄膜应力的推导过程 | 第23-24页 |
2.3.3 子午向弯曲应力的推导过程 | 第24页 |
2.3.4 系数K的确定 | 第24-25页 |
2.3.5 评定标准 | 第25页 |
2.4 Ω波纹管设计标准的分析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有限元分析重要参数在外压下对应力影响与实验验证 | 第26-38页 |
3.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26-27页 |
3.1.1 有限元分析 | 第26页 |
3.1.2 Abaqus软件介绍 | 第26-27页 |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3.2.1 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27页 |
3.2.2 材料属性定义 | 第27页 |
3.2.3 单元选择 | 第27-28页 |
3.2.4 约束与加载 | 第28页 |
3.2.5 网格划分 | 第28页 |
3.2.6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3.3 实验验证有限元分析的正确性 | 第29-31页 |
3.3.1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9页 |
3.3.2 强度效核 | 第29-30页 |
3.3.3 应变片的位置 | 第30-31页 |
3.3.4 实验内容 | 第31页 |
3.4 实验数据与有限元数据的对比 | 第31-33页 |
3.4.1 实体模型的几何尺寸测量 | 第31-32页 |
3.4.2 有限元模型的说明 | 第32页 |
3.4.3 实验数据与有限元数据的对比 | 第32-33页 |
3.5 重要参数变化对应力的影响 | 第33-37页 |
3.5.1 不同直径下大R变化对应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3.5.2 不同直径下小r变化对应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3 计算值与有限元对比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子午向弯曲应力的修正系数优化改进 | 第38-47页 |
4.1 修正系数和曲线拟合简介 | 第38页 |
4.1.1 修正系数 | 第38页 |
4.1.2 曲线拟合 | 第38页 |
4.2 Ω形波纹管修正系数参数分析 | 第38-39页 |
4.2.1 直径范围的确定 | 第39页 |
4.2.2 大小圆环比值r/R范围的确定 | 第39页 |
4.3 有限元分析 | 第39-41页 |
4.4 修正系数K的计算 | 第41-43页 |
4.5 曲线拟合 | 第43-45页 |
4.5.1 拟合分析 | 第43-44页 |
4.5.2 拟合结果 | 第44-45页 |
4.6 数据对比验证 | 第45-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Ω形波纹管设计标准的程序设计与界面研究 | 第47-64页 |
5.1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47-49页 |
5.1.1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47页 |
5.1.2 设计标准的流程设计 | 第47-48页 |
5.1.3 功能性实现 | 第48-49页 |
5.2 界面设计研究 | 第49-50页 |
5.2.1 界面设计 | 第49页 |
5.2.2 图形用户界面(GUI) | 第49-50页 |
5.2.3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的提出 | 第50页 |
5.3 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 | 第50-51页 |
5.3.1 以用户为中心界面设计要求 | 第50页 |
5.3.2 用户人群研究 | 第50页 |
5.3.3 用户环境研究 | 第50-51页 |
5.3.4 用户需求研究 | 第51页 |
5.4 界面元素设计 | 第51-53页 |
5.4.1 界面元素的设计 | 第51页 |
5.4.2 图形符号 | 第51页 |
5.4.3 文字 | 第51-52页 |
5.4.4 色彩 | 第52页 |
5.4.5 界面布局形式 | 第52-53页 |
5.5 眼动实验对界面布局的确定 | 第53-55页 |
5.5.1 眼动实验准备与设计 | 第53-54页 |
5.5.2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6 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方案提出 | 第55-58页 |
5.6.1 整体设计方案 | 第55-58页 |
5.7 用户体验及评价 | 第58页 |
5.8 迭代设计 | 第58-60页 |
5.8.1 提高一致性 | 第58-59页 |
5.8.2 提高可视性 | 第59页 |
5.8.3 提高用户识别和诊断错误 | 第59-60页 |
5.9 可用性评价 | 第60-61页 |
5.9.1 调查问卷准备 | 第60页 |
5.9.2 数据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10 概念设计 | 第61-63页 |
5.11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关于Ω波纹管标准程序设计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第70页 |